10月22日,嵩县2024—2025学年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在车村镇两河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式启动。鹤鸣小学300多名学生参加启动仪式,并按教学计划完成一天的主题研学实践教育。全县100多名中小学校校长参观了研学基地,并现场观摩实践教学活动全过程。
洛阳嵩县山高水长,“湖山圣域”独具魅力。无论是自然生态资源,还是历史人文资源,皆具有发展高品质研学旅行的巨大潜力和独特优势。如何将嵩县独特的山川风物、优秀的历史文化、红色基因根植在嵩州少年的心底,如何专业、优雅地讲好并对外传播嵩州故事,研学旅行无疑是最佳形式和载体之一。
直面问题,坚守育人初心
年初开始,针对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嵩县教体局果断按下暂停键。“暂停,是为了规避杜绝乱象,扎实谋划高质量发展。”嵩县教体局马根芳局长表示。
自2016年教育部等11部委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八年之中,各省市皆出台了相关政策和落地推进方案,以中小学生为重点、青少年为主体的研学实践教育、劳动教育社会实践已经成为“立德树人”的“刚需”。近年来,研学旅行发展迅猛、势头强劲,在出现许多可圈可点经验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令人叹息的乱象:如学旅脱钩、流于形式,基地有主题、缺内涵,机构有名无实、专业教师缺位,监管、评价体系缺失,安全和风险管控乏力,灰色交易、价格虚高等。如何规避乱象、正本清源,嵩县教体局在按下暂停键同时在积极思考解题之策、破题路径。
学习调研 寻找破题路径
教体局分管领导和相关同志在深入学习领悟教育部及省市文件精神的基础上,针对性对全县各类研学基地和相关研学机构深入调研摸底,研究推进工作新举措。教体局长亲自走访高校科研院所、听取专家意见与建议,通过调研摸清了家底与短板,熟悉了高品质研学旅行的底层逻辑,找到了高质量研学实践教育的发力点与抓手。
守正创新 搭建先进平台
“一个县区一百多家学校,一个年级的研学活动牵涉多个单位机构,牵连千家万户。高质量研学的前提是研学基地、研学课程的高质量,是研学机构的专业性、研学导师的高水平。然而,研学服务机构作为市场主体,追求的是效率、规模和利润最大化;教学单位是社会事业主体,追求的是教学质量、学生安全、价格公平。研学实践教育的社会公益性与基地、机构的商业属性,这一矛盾体如果不能做到有机统一、价值平衡,高质量将是一句空话。事实上,近年来研学实践教育乱象的根源正在于此。其中的关键是组织与监控、标准与评价机制的建立并确保其公平性、合理性、科学性与先进性”,郑州大学管理学院任瀚教授表示。
半年多来,嵩县教体局多次与郑州大学数字文旅研究院深度沟通,探讨出依托“郑大行知云中小学实践教育数字化平台”,创新打造“嵩县行知云”的思路与做法。将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研学基地、社会机构、学生家长纳入云平台内,构建“一网五端”的数字化平台体系。依托平台,发力三个关键点:一是建立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承办机构的准入制度。通过设立最低门槛,严选基地和承办机构,确保研学活动的高起点;二是制定标准化体系。通过定政策、定流程、定目标,建立课程标准化、流程标准化、服务标准化、收费标准化和评价标准化,形成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规则机制;三是制定评价体系。
教育主管部门和平台是评价主体、是裁判员,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对研学实践过程与结果做出评价,追求客观、公正、透明。以目标导向、标准牵引,做到出行学校有计划、机构基地有标准、研学之前可审核、研学之中可熔断、研学之后可评价,以数字化平台实现研学实践教育的闭环管理。参与主体皆在规则之内,任何主体突破规则,便会触发熔断机制被及时清除。
规范管理 筑牢质量底线
以数字化平台构建为抓手,围绕研学实践教育链条上的各责任主体,教体局出台了《嵩县研学实践教育平台使用管理规定》《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承办机构管理办法》《关于开展2024—2025学年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通知》等文件。依据省市文件精神,结合嵩县现阶段的实际,建立研学基地、研学机构准入门槛,界定学校、基地、机构、平台之间的角色关系,明确主体责任。在起点设计上规避可能的研学乱象,为研学实践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划定了底线、红线。2024年9月入选推荐基地名录4家,预备推荐3家,研学承办机构5家。
“因为情怀所以追求,因为责任所以担当。嵩县教体局务实创新,以平台建设为抓手谋划研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举措让我们敬佩。以数字平台赋能基础教育是郑大行知云的初心,打造特色基地、遴选优质机构、开发精品课程、培训研学导师,助力嵩县研学实践教育高质量发展,我们愿同向同行”,郑大行知云项目中心主任朱小美老师如是说。
求是担当 融入县域发展
“夯实研学实践教育根基,保障教育教学的高质量是教体局应尽的责任和应有的担当。”嵩县教体局主要负责人介绍,研学实践教育内涵与多个产业交融,全县将积极构建层次性、多样性、研究性尤其是具有嵩县特色的高水平基地,紧扣县委、县政府着力打造的中医药优势特色产业,立足“中原药谷”,依托中医药学校,高标准、高起点打造“中医药研学基地”。与相关部门协同联动,以特色基地建设为牵引,将10万中小学生的研学实践教育和劳动教育深度融入县域经济发展之中,助力乡村振兴、助力全域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