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4》,在热闹与喧嚣背后

游子之吟 2023-06-14 10:32:17

虽然比已然“盖棺定论”的第二季的豆瓣评分略高,但播出过半的《浪姐4》,得分5.8,在口碑上明显不如第一季,与第三季相比,也仅仅持平。

这也许与“浪姐”的定名规则有着一定的“逻辑关联”。

从《乘风破浪的姐姐》到《乘风破浪》再到《乘风》,节目的命名方式看似越来越简洁,实际上却似乎并非为了“化繁为简”,去掉了两个关键词,不但使该音综原有的意义减弱,而且让节目失去了力量感。

余下的“乘风”两字,除了凸显出平台的作用与舞台的媒介,似乎并不能概括出这档综艺的内在发生发展逻辑。

这就好比,把《声生不息·宝岛季》改称为“不息”,把《青年π计划》叫作“计划”,不熟悉节目的人,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乘风”,主角是谁?目的为何?

角色淡化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的一炮打响,与“30+”姐姐的宣传以及姐姐们的身体力行息息相关。

“30+”姐姐,是一种角色的定位,同时也是一种力量的宣告。

把30岁,设为加盟节目的姐姐的下限,不单单是一个噱头,能更容易凸显姐姐们的毅力与意志,体现姐姐们的精气神,刻画姐姐打破年龄的桎梏拓展自身的边界。

但在如今,节目标题中“姐姐”隐去,“年龄”淡化,使原有的秩序感与规则感被“破坏”,这使节目缺乏了原有的那样充分的正能量,并且让大龄姐姐“再就业”失去了方向与一定的公平性。

资源不足

在前季,“浪姐”节目中的姐姐们“争奇斗艳”,为了乘风破浪“各显神通”,各位姐姐各有所长,有颜值过剩型,有精力旺盛型、有话题担当型、有业务过硬型,当然,也有大姐大型、小可爱型、翻红炸子鸡型。

三季节目过后,对于节目组而言,可供选择的对象无疑越来越少,虽然不是“捉襟见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选题”一定不再如前“新鲜”,而可用资源也必定不再如前丰富。

模式重复

虽然细节有所变动,但与前三季相比,《浪姐4》其实并无实质意义上的模式创新。

从节目的组成与组织形式来看,《浪姐4》也几乎是前季的“按部就班”。

对于大众而言,这样的模式似乎已经失去了新鲜感。

它也似乎越来越依靠着话题驱动节目的发展与深入,从美依礼芽的二次元表演到徐怀钰的“划水事件”再到对姐姐们的各种争议。

在热闹与喧嚣的背后,《浪姐4》也似乎没有了原来那乘风破浪的力量感与励志性。

1 阅读:252

游子之吟

简介:我不是不说话,只是在沉默地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