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是南北朝至今最为通用的一种字体,它的发展脉络清晰,从隶书中脱胎而出,曹魏钟繇是“正书之祖”,也是该书体的第一位大师。在此之后,“二王”家族为代表的南朝楷书与北魏皇族墓志为代表的北朝楷书,两者分庭抗礼又相互影响。
至隋代统一天下,南北楷书逐渐融合。到了唐代,楷书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全盛期。人们在称赞、学习唐楷时,不能忽视一点,就是它的成就是建立在魏晋以来所有优秀楷书基础之上的,尤其是魏碑楷书。不论是初唐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还是颜真卿、柳公权,他们的字里都有北楷的痕迹。
魏碑楷书以拓跋氏家族墓志为代表,孝文帝汉化改革并迁都洛阳后,积极吸收南帖精华,书法水平迎来了质的飞跃。由于拓跋氏在汉化中改姓为元,因此,这些楷书也被统称为“元氏墓志”。
广义的“元氏墓志”包含200多方,水平也有高有低,以北魏后期最为精妙,而这一时期的墓志,又以《元怿墓志》最为精彩。1948年一伙盗墓贼在洛阳邙山一座大墓内“寻宝”,顺便把这块石碑也给带了出来,由于重量太大,他们最终放弃,将它扔在旁边。
这座古墓一直被当地人认为是司马懿的坟塚,因此当挖出北魏墓志的消息传开后,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注意。考古学家立刻赶到此地进行保护和修复。《元怿墓志》立于北魏孝昌元年(525年),宽95厘米、长99厘米,以楷书写成,共计32行、800余字,单字大小约3.5厘米。
在《元怿墓志》被发现之前,洛阳已经出土过不少元氏墓志,但它还是令书界为之一振,原因是其书法水平极高,甚至有研究员认为《元怿墓志》称得上“北朝楷书第一碑”,论用笔之自然和古意之丰富,即使是唐楷也比不了。
相较于魏碑其他作品的雄浑方拙,《元怿墓志》精秀妍美,能看出已经受到南方的影响了。此作起笔逆锋,切笔入纸,行笔以中锋为主,笔画瘦健有力、细润灵巧。用笔动作丰富,提按、顿挫较为明晰。横画峭拔、竖画饱满,出勾干脆凌厉,撇画、捺画舒展。转折处方折、圆转皆有,处理更加精巧。
结字庄重端庄而不失欹侧,这种险绝森严的态势也开“欧楷”之先河。重心稳实、点画衔接到位,高低错落、疏密得宜,还有几分隶书意味,能看到钟繇、王羲之等人的风采。《元怿墓志》笔法、结字精谨到位,如康有为所说:“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是我们学习楷书的上佳选择。
来源:三余艺术
唐楷不如这个,你开什么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