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作者榜#
清朝入关后,一统中原,经历康雍乾三帝,国势强盛,人称“康乾盛世”。然而,乾隆晚年,清朝已是外强中干,腐败横行,土地兼并,民不聊生。大批流民无家可归,只能逃往湖北四川交界的深山老林。清廷视而不见,不知危机正酝酿。终于,在这片荒野之中,爆发了一场震惊天下的农民起义。这场起义持续了9年之久,使得清政府元气大伤,开始走向衰落。而在平叛的过程中,清军暴露出种种问题,在后来与英国爆发的鸦片战争中吃尽苦头。这场起义就是闻名于史的白莲教起义。它是如何发生的?它又有什么影响呢?
一、原因
清中期,川楚一带的形势与之前相比已经非常不妙,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尤其在两省交界处,那里原本山高林密,地广人稀,土地贫瘠,又未开发,清朝在这里驻兵很少,造成长期以来兵力不足的情形。据统计,至乾隆五十年,整个四川绿营兵才28000余人。
不仅如此,这些官兵纪律松散,训练废弛,军官生活糜烂。他们平时不愿意离开住处进行巡视,稍微走远一点山路,便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试问,如此官兵,如何进行艰苦作战?
另外,在这里,清政府的统治基础也较为薄弱。由于地处偏远,人烟稀少,缺乏士绅阶层的治理,保甲法在这里无法得到很好的执行,致使这一地区几乎处于权力真空中。
最可怕的是,清朝中后期,吏治腐败日趋严重,四川、湖北两地尤为严重。当地的各级官吏,均贪腐成风,欺凌百姓,不办实事。甚至就连一般的兵丁、差役也会狠狠地欺压百姓。这样,百姓对清朝政府越来越不满。
伴随着矛盾的尖锐,川楚一带的人口数量开始激增。实际上,早在康熙晚期,就有一些百姓开始流落到川楚交界地区生活。到了乾隆后期,越来越多的流民进入此地,使得川楚交界地区原本稀少的人口急剧增加,已经达到数百万之众。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原本不多且较为贫瘠的山地被开垦完毕,森林也被砍伐殆尽。自然资源的枯竭,使人们的生活更为艰辛。
因此,越往后到来的流民就越贫困,只能在森林里搭草棚、木棚居住,被称为“棚民”。可即便已经是这样了,那些官吏依然对他们进行敲骨吸髓式的压榨,可谓狠如虎狼,很多人倾家荡产也无法生存下去。
就在这时,一种神秘的宗教在当地流民中逐渐传播开来,这个宗教就是白莲教。白莲教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秘密宗教,形成于元代末年。该宗教以崇拜弥勒佛为主,还杂糅了摩尼教、佛教和道教的一些元素。
白莲教自形成后,一直不被政府承认。因为其教义中有改造世界的思想,在经济方面又主张平均、互助,因此颇受既得利益的统治者的仇视。但是,这些思想却极大地慰藉了底层民众的心灵,因而受到他们的欢迎和拥护。当白莲教传入川楚地区后,很快便在当地民众中流传开来。在当时,白莲教的传播范围非常广泛,甚至远在东北长白山一带都有其教徒。在湖北农村,白莲教信仰更是普遍,甚至有一些在官府中办事的人员也入了教。
川楚一带的白莲教信徒越来越多,但是清政府几乎没有做任何的防范措施。干柴已经铺好,就差一点火星,便可成燎原之势。就在此时,湖南地区出事了。
二、经过
乾隆帝统治的最后一年,即公元1795年,湖南先爆发了农民起义。为了镇压起义,清廷抽调各地的军兵前去湖南,而川楚一带本就兵力薄弱,这时就显得更加孱弱不堪一击了。
不过,昏聩的清廷在此时倒似乎有了些清醒。他们发现白莲教的发展过于迅速,而且还宣传反清,这让清廷感到了威胁。于是,清廷下令大肆逮捕白莲教徒。一时间,大量教徒被杀害。
但是一些地方官则以捉拿教徒为名,对民众进行敲诈勒索。他们故意随便抓人,只有给钱才能放人,否则就诬告治罪。这样一来,更多的民众被逼入白莲教。一场急风暴雨已不可避免。
此时,由于要镇压湖南的农民起义,清廷在邻近的几个省份大搞差徭和军饷摊派,再加上那几年连续爆发天灾,川楚一带的农民更是苦不堪言。为了生存,他们纷纷逃亡,很多人逃进了附近的深山中。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白莲教徒首先在湖北宜昌、枝江一带起义,紧接着,当阳、长阳、竹山等县相继爆发起义。当年三月,湖北襄阳也爆发了白莲教起义,首领是著名的王聪儿和姚之富。
湖北发生白莲教起义后,很快就得到了四川多地响应,以至于清廷惊呼“局势糜烂已不可收拾”。可是,由于各支起义军互不统属,各自为战,很快就被清军各个击溃,只有王聪儿、姚之富领导的襄阳起义军迅速壮大起来。他们采取流动作战,专走山路,让清军在后面疲于奔命,消耗士气。在多次大败清军后,起义军的势力越来越大。他们转战湖北、河南、陕西,然后分批进入四川,与当地起义军会合,势力愈发壮大。
但是,这些起义军仍然分散作战,互不统属。另外,起义军一直采用流动作战,没有稳定的大后方。由于这些原因,在清政府采取“坚壁清野”,使用团练武装后,他们便在战场上陷于被动。
对付起义军,清政府除了“剿”,还有“抚”。官府利用起义军互不统属的弱点,想尽办法对起义军进行分化瓦解,而起义军内部的一些首领反清态度却并不十分坚决,甚至有的将领默认、纵容混进队伍的奸细从事分化工作。这样,失败就是不可避免的。
1798年,在首领王聪儿、姚之富英勇战死后,各地起义军虽然继续浴血奋战,但再也无法撼动清朝府了。1804年,轰轰烈烈的川楚白莲教起义最终被清朝镇压下去。
三、结果和影响
这次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是对清朝的影响还是巨大的。此后,清王朝江河日下,康乾盛世的光辉完全消逝。继乾隆之后的嘉庆皇帝面对困境,也拿不出很好的策略来。清朝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之路。
为了镇压白莲教起义,清廷费时9年时间,动用的军力多达几十万。然而,战果却让人大跌眼镜,仅战死的各级军官就有400余名。
在战争中,八旗和绿营的表现都不好。原本八旗兵的战力是很可怕的,但是在清军入关后,由于承平日久,腐败成风,其战斗力水平大不如前。至于绿营兵,本就不受待见,那战力就更差劲了。所以,后来清廷不得不依赖地方团练乡勇来协助镇压农民军。这项举措的后果是极其深远的,为清亡以后我国各地的军阀割据早早埋下了隐患。
在财政方面,乾隆在位后期,国库中还有盈余7000万两白银,然而长达9年的镇压白莲教起义的战争,消耗的白银为1亿2000万两,国库中的银两已经不够。怎么办?那就只能靠捐输渡过难关,最后还是得摊派到百姓头上。
所以很多人说,清朝的衰落,就始自川楚白莲教起义。
文史君说
白莲教起义是清朝中后期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战争,它反映了清朝的腐败和衰落,也激发了人民的觉醒和斗争。它给清廷统治带来了沉重打击,也为后来的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埋下了火种。它让我们看到,一个国家的兴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原因。清王朝太过于痴迷使用武力镇压民众,却没有很好地反思屡屡爆发农民起义的原因,既没有意识到百姓的极端贫困对统治的瓦解之深,也无力控制吏治腐败等各种弊端。因此,在白莲教起义被镇压后不到10年,河北、山东等地又爆发了天理教之乱。这些都是我们应该从历史中汲取的教训。
参考文献
赵圣涛:《白莲教起义失败原因探析》,《理论界》2010年10期。
高钟:《白莲教起义与中国社会转型》,《邯郑师专学报》1999年2期。
秦平:《白莲教暴动与清朝对川东北的军事管控》,《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7年2期。
黎邦正:《四川白莲教起义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历史教学问题》1984年1期。
(作者:浩然文史·石头)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什么叫站着说话不腰疼,比如明朝钱都没的话被农民起义推翻然后遭奴役,还有批脸找人家毛病[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