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运要来了!开放海参崴和库页岛还不够,俄罗斯要放大招!

文山聊武器 2025-02-05 04:56:39

2024年9月5日下午,俄罗斯第九届“东方经济论坛”在海参崴举行。论坛上俄联邦总统普京发表讲话,表示远东地区已成为俄罗斯新的经济旗帜,俄罗斯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远东的发展,并宣布将对远东开发追加一千亿卢布,合73.6亿人民币的财政支持。

消息一出,简中互联网上一片欢腾。3个月后又一则好消息横空出世,众人纷纷齐呼“中国的国运要来了!为了拉拢中国,俄罗斯要放大招了!”

来自毛熊的拥抱

20024年12月27日的吉尔吉斯斯坦的贾拉拉巴德热闹非凡。当天不仅仅是中吉乌铁路项目启动仪式举行的日子,更是吉尔吉斯斯坦摆脱俄罗斯枷锁,深度融入世界经贸体系的重要时刻。

虽然在1991年争取到独立国家身份,但由于孱弱的国力与俄罗斯文明长久的影响力,吉尔吉斯斯坦的发展一直被莫斯科的意见所左右。

一方面,吉尔吉斯斯坦长期被俄罗斯文明同化政策影响,国民说俄语,用俄文,中上层精英崇尚俄罗斯文化。即便独立30多年,但俄罗斯依旧是当下大量吉尔吉斯斯坦民众外出务工的首选国家。

据吉尔吉斯斯坦移民署统计,截止到2017年初,有超过60万吉尔吉斯斯坦人在俄罗斯务工,占当年吉尔吉斯斯坦总人口的近10%。很多俄罗斯族人和中国人将这些来自中亚的“精神俄罗斯人”称为“黑毛子”。

另一方面,吉尔吉斯斯坦国小而民寡,国内主要产业为畜牧业和采矿业,在经济上对俄罗斯依赖度极高。对俄贸易占到吉尔吉斯斯坦对外贸易总量的70%。莫斯科打个喷嚏,吉尔吉斯斯坦就要发高烧。

因此,2010年吉尔吉斯斯坦总统萝扎·奥通巴耶娃全然不顾已崛起的中国,公然放出“俄罗斯是吉尔吉斯斯坦最大的盟友”这等言论也就不奇怪了。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三国专家就对中吉乌铁路项目做了不少调研和论证,政府也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但20多年过去了,一根钢轨都铺不下来。这背后作祟的,“老大哥”俄罗斯“居功至伟”。而现如今铁路开建在即,又何尝不是毛熊对我国的“示好”呢?

其实俄罗斯对我国“友好的拥抱”远非中吉乌铁路这一条。2023年5月4日,我国海关总署发布消息,将海参崴港添加为吉林身内贸货物跨境运输的中转口岸。

这意味着吉林省的企业在进行国内运输时,可以选择将货物运到俄罗斯的海参崴,在经由浙江的舟山和嘉兴的港口运到我国腹地。此举在长期受限于货物物流成本而难以发展壮大的东北企业而言,无疑增加了一条可行的运输通道。

同年5月18日,俄联邦萨哈林州政府发布通告,邀请我国企业前往库页岛进行投资。消息一出,简中互联网一片欢腾。

库页岛自古以来即为我国国土,当地不仅有大量优质的林木、野生动物资源,更有丰富的矿产和油气资源。俄罗斯政府邀请我国企业前往库页岛开发当地资源,无疑进一步助力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

可“中俄携手,振兴东北”的口号喊了二十多年都乏善可陈,为何此时毛熊才频频发力?这背后有怎样的因由?

真诚还是无奈?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在悍然发动侵乌战争,且战况不佳,迟迟未能拿下基辅的当下,俄罗斯已沦为“孤家寡人”,非但失去大量“仆从国”的忠诚,依旧保持对俄合作的大国也只剩印度和我国。放大招“拉拢”我国实属“迫于无奈”。

我们仅以库页岛开发项目为例,从中我们就能看出当下俄罗斯所面对的困难与无奈。

石油与天然气是库页岛最为重要的产业。本世纪初时,为开发当地的油气资源,莫斯科曾先后推出9个“萨哈林油田”,吸引全球石化企业投资。

当时如美国埃克森石油天然气公司、日本Sodeco公司,英荷壳牌集团等公司纷纷在库页岛“慷慨解囊”,投资石油项目。我国的中石化也入主其中的两个项目。可俄乌战争的爆发改变了当地油气产业“稳中向好”的发展局面。

随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发动经济制裁,大量西方企业撤离俄罗斯市场,其中就包括埃克森美孚等石油巨头。这些企业在俄罗斯有大量投资,随着其陆续撤离,很多投资都打了水漂。

可当俄罗斯民众为其欣喜,认为西方资本家赔的“血本无归”,高唱“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之后,他们很快就笑不出来了。因为他们才意识到好像俄罗斯的石油产业开始“不行了”。

石油天然气开发需要大量资金、技术和销售市场。俄罗斯缺的不是技术,而是资金和市场。由于大量欧美企业撤离,库页岛上的石油井由于缺乏资金维持而陆续停工。

这一点在“萨哈林1号”项目最为明显,该项目原来由美、日、俄、印四国企业参股,其中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公司为大股东。但随着其撤离俄罗斯市场,缺少资金和产品销路的萨哈林一号项目逐渐减产,直到2023年5月才勉强恢复到原有水平。

“萨哈林项目”上的处境恰恰就是俄罗斯经济当下的缩影。由于被踢出国际能源市场和国际支付体系,当下俄罗斯经济举步维艰。一方面是俄乌战争的巨额消耗,另一方面是美元、黄金储备的急剧萎缩,国民经济增长乏力,面临严重的衰退风险。

此时,来自少数友好国家的投资就成为盘活俄罗斯国民经济,缓解财政危机的重要手段。作为当下俄罗斯能争取到的少数几个大国,我国企业备受俄罗斯政府优待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另外,加强与我国贸易合作,对莫斯科也有较为深刻的现实意义。作为苏联遗产最大继承者的俄联邦经过多年发展,非但没有补全失衡的工业体系,反而愈发向粮食及能源出口国的方向不断滑坡。

尤其在俄乌战争后,大量欧美企业退出俄罗斯市场,严重冲击俄罗斯普通民众的生活。此时,在消费轻工业上建树颇丰的我国成为欧美国家最好的“平替”。

当下,抛弃对欧美国家的幻想,搭乘中国崛起的高速列车,成为普京等俄罗斯精英的当下为数不多的选择。因此,放开手脚让我国经营中亚,投资远东就变得理所应当。

2023年俄联邦总理米舒斯京带领一百多位俄罗斯企业代表访问中国,希望中俄就石化能源、矿业开采、化肥化工、两国金融等领域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就是这一思维转变的绝佳证明。

同时,从我国立场出发,也需要承认让俄罗斯如东盟十国一般,逐步成为我国重要的原料产地与销售市场,将其慢慢吸纳、整合入我国的经济体系,对我国未来的发展非常必要。

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是政治与军事上的。利用这一机会抬升我国的国运,这一说法其实并不夸张。

知易行难的旅程

尽管中俄经贸合作有广阔的前景与利益,但我们并不应对此报以过高的期望。须知,俄罗斯民族是一个骄傲,甚至高傲的民族。当下的合作是贫困窘迫下的无奈之举,一旦毛熊舔舐完伤口,“重振雄风”,下一个爪下亡魂尚未可知。

事实上,对于与俄罗斯的合作,应当保持态度积极,但方案谨慎的原则。毕竟在欧美有一句谚语,“跟俄罗斯可以握手,但握完要看手指头是不是被掰掉了”。中俄合作注定是一条不平顺的道路,理由如下。

其一,吸引外资开发本国市场,莫斯科本身便秉承“广撒网,多捕鱼”的策略,并非只对我国开放。

仅以开发远东为例,截止到2024年8月,中企参与俄远东的投资总数达51个,总投资额为8170亿卢布,包括阿穆尔天然气化工厂、中俄黑河公路大桥和同江铁路大桥等多个项目。我国也成为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境外投资国。

但也有其他国家参与当地开发,如印度尼西亚、白俄罗斯、印度等国。在未来的合作中,俄罗斯政府是否会以“国家安全”为理由,刻意在一些关键项目引入其他国家企业“待价而沽”,甚至摒弃商业考量,片面操弄“政治的平衡”很值得观察与考量。

其二,俄联邦政府本身执政能力欠佳,合作项目的推进存在一定阻碍,需要保持耐心与沟通。

由于贪腐和行政拖沓等问题,远东地区发展一直未能达成目标。根据俄联邦审计院在2024年6月的评估,远东地区经济增长率完成了普京总统的目标,但60%的国家规划项目未能达标。

这并非是远东特有的,整个俄罗斯都受这一问题拖累。根据俄联邦审计院的数据,2020到2022年间,远东地区发展项目开工率为85%。俄罗斯各个联邦主体经济数据未达标指数为23%。可见,在评估中俄合作时,不能用“中国速度”套用俄罗斯的发展。

其三,反复无常的政策与并不平稳的政局,为未来合作增添变数。

俄罗斯有政府违约的先例,投资俄罗斯一直存在较大的政策风险。1997年,俄罗斯政府就公然宣布国债债券违约,致使欧美投机资本损失20亿美元以上。这一行为固然“解气”,但长期看损害了政府信用,间接导致俄罗斯之后十年无法吸引优质外资。

另外,在俄罗斯经济持续困难的当下,其政局稳定也值得考虑。根据我国在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国投资案例来看,一旦政府换届,将意味着中企要与新政府就合作项目“再谈一次”,这在增加项目时间与经济成本的同时,也增加项目被中止、失败的可能。

能否反制俄罗斯人反复无常的毛病,如何保障我国企业和公民的利益,如何压制俄罗斯人“以我为尊、肆意妄为”的傲慢,需要更高层面的思考与博弈,而并非忽略客观问题,一味唱多中俄关系,怂恿更多的人“入坑”。

尽管有这些困难,但“人间正道是沧桑”,为了未来的发展,中俄经贸合作是大势所趋,“虽千万人吾往矣!”

参考文献:

《新形势下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评析》2024年第15期《黑河学院学报》鲁京京

0 阅读:64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