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苏德血战前的准备:苏联篇

战史威锋 2024-08-30 09:23:14

在20世纪初期,苏联(前身为苏俄)经历了激烈的国内战争, 最终布尔什维克党战胜了其他政治力量,稳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这一时期,苏联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国家的控制,包括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军事体制和经济体制。

为了缓解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恢复农业生产 ,苏联在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一定程度的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存在,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新经济政策也为苏联后续的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苏联在二战前的外交政策中,也积极参与了地缘政治的博弈。它试图通过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和对抗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安全。例如,苏联在巴尔干地区积极推行自己的政策,试图通过经济合作和意识形态传播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苏联是最早提出反法西斯的国家,自小胡子上台后就提出准备对德作战,1935年共产国际又通过了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号召。纳粹党上台后迫害犹太人,也是同反共结合在一起。他们称犹太人马克思创立的共产主义理论是"犹太人理论",苏俄是由"布尔什维克﹣犹太人集团"统治。

然而,1939年3月德国占领捷克后,希特勒一反常态地向苏联提出,把邻近苏联西部的他国领土划给其作为势力范围,以争取苏方在德国发动战争时保持中立。

此时,英、法也希望与苏联合作对德,同年8月,两国派出军事代表团在莫斯科举行抗德谈判。从历史档案看,斯大林确实有与英法结成抗德联盟的愿望。然而,由于英、法希望苏联独自对德作战,谈判进行到8月20日,斯大林彻底失望,几乎在一夜之间做出将"祸水西引"的决定。

1939年8月21日,小胡子得知斯大林转变态度,马上派外长里宾特洛甫飞到莫斯科,于8月23日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协定》。这个协定附有密约,划定了两国的势力范围。

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英国和法国虽对德宣战,但实际上却"宣而不战",希望看到东进的德军与苏军发生冲突。9月17日,苏军以"波兰国家和政府实际上不再存在"为由,出兵波兰东部,占领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附件中划给苏联的原波兰东部地区。

9月29日,小胡子又派里宾特洛甫赴莫斯科签订了《苏德友好边界条约》,双方在波兰土地上划定了分界线。

斯大林清楚,小胡子这个死敌只是想暂时稳住自己,对苏联而言,要争取时间向西扩展"安全空间",并在德国同英法的战争中坐山观虎斗。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说,当斯大林得知法国沦陷时气得大骂:"希特勒就要打破我们的脑袋了!"此时,他竭力争取两年和平时间,用以增强军备。

苏联正在紧张备战。苏联自建立起便感到受资本主义包围,为应对战争,优先发展重工业﹣军工。斯大林确定的建设模式,是压低轻工业生产和维持人民低水平生活,对农民采取集体化和高征购,以计划经济的统一调配方式集中力量发展钢铁、煤炭、石油和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项目,这也是后来众多社会主义国家学习的"斯大林模式"。

苏联重工业和武器装备发展的速度举世无双。苏军由一支基本由步兵、骑兵构成的部队,迅速发展为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军队。苏联坦克数量1928至1940年间由100多辆增长至2万余辆,超过世界其他国家坦克的总和。

1929至1938年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工业产值仅次于美国、德国,居世界第三,从作为重工业主要指标的钢产量的增长,可看出这一点。

苏联重工﹣军工业畸形发展,农业生产长期低下,许多人对此不满,1934年。联共十七大上,众多代表不投斯大林的票。由于感到身边充满了敌人,斯大林从1936至1939年组织了骇人听闻的大清洗。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史学家认为,这3年间有350万至450万人被捕或流放,80万人左右被判死刑,流放者中又有许多人因恶劣条件致死。尤其严重的是,苏共政治局成员有四分之三被杀,高级将领也被清洗了三分之二,按西方评论等于"红军被砍去了头脑"。红军最早的5个元帅,"清洗"后只剩下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红军军官总计4万人被捕(占总数的一半),3万多人遇害。600多名将级军官,清洗中死亡了400多人。

随后的卫国战争,苏军临时提拔人替补,有的新任师长军衔只是大尉。这种"清洗"带来另一个恶果是,有头脑和创新精神的将领大部分被害,留下的少数人多是唯唯诺诺者,导致卫国战争初期出现了指挥员遇事不敢负责、思维僵化和官兵相互猜疑等现象。然而,小胡子没有想到的是,面对他种族灭绝政策,苏联多数人民团结起来,浴血奋战,最终压倒了“优秀民族”的军事“精英”。

苏联在二战前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确保了国内的稳定,并对领导层进行了调整。例如,1941年2月1日,朱可夫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这是斯大林为防备德军可能的进攻所做的指挥人才调整。这一调整显示了苏联对战争威胁的高度重视和应对决心。

军事动员与兵力扩充:苏联从1939年开始进行了 大规模的军事动员和兵力扩充。1939年9月,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了《普通义务兵役法》,调整了应征年龄和服役期,提高了兵员素质。到1941年初,苏联的兵员数量比两年前提高了1.8倍,总兵力达到420万以上。这为苏联在二战中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苏联在战前对战略方向进行了调整,并加强了防御工事的建设。尽管在德军闪击苏联时出现了判断上的失误,但苏联在战前已经制定了一系列防御预案,并加强了西部和西南方向的防御。

苏联在二战前加快了工业化进程,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发展。斯大林要求军工部门在一年内生产大量新式坦克、装备坦克和作战飞机,以应对可能的战争威胁。这些努力为苏联在战争中的武器装备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苏联在战前研发了一系列先进的武器装备,如T-34坦克和卡秋莎火箭炮等。这些武器装备在战争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苏联的军事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持。

苏联在战前对德国的战略意图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战略规划和应对措施。例如,苏联在战前加强了情报收集工作,通过各种手段获取了德国军队的防御情况和兵力部署等重要信息。

苏联还开展了心理战和宣传工作,通过广播、传单等手段向德国军队和民众传递战争的真实情况和苏联的正义立场。这些手段有效地削弱了德国军队的士气,为苏联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德国进攻苏联前,苏军已经历了不少战争锻炼,包括参加西班牙内战、诺门坎战役以及对芬作战等。斯大林选拔了朱可夫等有才能的新将领,并敦促加紧培训新一代军官。

斯大林认为只要不刺激希特勒,德国在未征服英国前不会对苏开战。据梅列茨科夫元帅回忆,斯大林在苏德战争爆发前一个月还认为,战争最快会在1942年5月发生,军队虽有扩充却仍未做好战备。

在斯大林看来,小胡子应该知道拿破仑的教训,那就是在未拿下英国前进攻苏联,会因两线作战导致国家崩溃。没想到那个冒险家另有打算。小胡子认为英国尚无力反攻欧陆,德军集中陆空军主力可以在两三个月内以“闪电战”打垮苏联。

苏德血战开始前

钢铁产量(万吨)

军队人数

飞机

各型坦克

自行火炮及突击炮

军用卡车

35毫米以上火炮

苏联

1840

500万

144183架

10000辆

18975辆

197621辆

516648门

德国

1900

723万

140885架

3200辆

21044辆

345914辆

159147门

1941年6月22日,小胡子下令执行“巴巴罗萨”计划,东线500万德军突入苏联,苏德血战开启,苏联迎来历史上最艰难的时刻。

12 阅读:1286
评论列表
  • 2024-10-12 17:14

    对内清洗力度太大导致初期战斗力大幅度下滑

  • 2024-10-17 23:26

    蛇想吞大象,那大象病了也不是你一条蛇能吞的

  • 2024-10-03 08:02

    。。。

战史威锋

简介:一个普通的军事,历史爱好者,分享我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