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能够认清自己

一只玻璃树苗 2024-03-05 00:19:15

图选自网络侵权联系可删

老子在《道德经》中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意思是说:能够了解、看清别人叫做明智,能够认清了解自己才算真正的聪明。

做人就贵在有自知之明,能认清自己,并且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

要知道如果一个人盲目自大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很容易被表象所迷惑,瞎表现!最后只会惹人取笑,严重的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在古代有一个读书人明明字写得不好,但他却一直自以为良好,不仅如此他还喜欢给别人题词。

有一天他遇到一个熟人,看到他手里拿着一把纸扇,上面一个字也没有,便夺过来想要帮忙题字。

对方顿时脸色煞白,扑通就跪了下来,不肯起身。

这时他就乐了,笑道:“不就给你题几个字嘛,为何要行此大礼?

对方听后一脸黑青的说:“我不是要你写,我是害怕你写啊!

要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也难免会有一些人,缺乏自知之明,总是高估自己的水平。像这种人非但得不到别人的尊敬,反倒会使自己沦为一个笑话。

因马谡号称自幼熟读兵书,熟知兵法的精妙,诸葛亮北伐便派马谡去镇守军事要地——街亭。

可殊不知他非常的自以为是、骄傲自满,刚到街亭便把全军安扎在山顶,副将王平就劝他千万不可这样做。

因为全军一旦驻扎在山顶,饮水就很难得到保障,此时如果有敌军一旦呈包围之势,用不了几天军队就会因缺水不战而降。

可马谡仍一意孤行,果不其然司马懿带兵来攻时,便将马谡和军队困在山上,断了水道,并下令放火烧山,马谡全军不战自乱,因此丢失了街亭。

赵括喜欢夸夸其谈,可以说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庸才,可他却不自知,论起兵法来总是滔滔不绝。

长平之战,赵括一朝为将,可谓是踌躇满志,自信满满。

可在面对秦军时赵括却因没有实战经验,只会照抄兵书,而被打的落花流水。

不仅自己战死沙场,还连累麾下四十余万大军被敌人坑杀。经此一役,赵国元气大伤,很快被秦国灭亡。

春秋时期的鲍叔牙,曾三辞相国之位,就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第一次是齐桓公刚继位,便想任命鲍叔牙为相国。

可鲍叔牙却向齐桓公推荐他的好友管仲为相,随后还从五个方面来给齐桓公进行分析为什么要推荐管仲为相。

最后,齐桓公被说服,便任命了管仲为相。

第二次是管仲即将病逝,齐桓公问管仲,鲍叔牙为相如何?

管仲说,鲍叔牙善恶过于分明,善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是其短也。并不适合当宰相。

最后,由管仲举荐了公孙隰(xí)朋。

当有人借此离间管仲和鲍叔牙时,而鲍叔牙却不以为意。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

要知道鲍叔牙性格过于正值,如果讲话做事不够圆滑长期待在君主身边,一不小心很容易祸从口出,甚至会丢掉性命。

若是他身居高位,也很难规避一些小人的暗算,管仲这一举措看似是阻碍了鲍叔牙的升官发财之路,实则是为鲍叔牙着想啊!

第三次是因继任管仲的大臣也病逝了。齐桓公再次想任命鲍叔牙为相。

鲍叔牙依然指出了自己不足为相的原因。可齐桓公态度坚决,他实在难以拒绝,只能接受了任命。

可面对小人当道,鲍叔牙实在是手足无措,齐国因此由盛转衰,鲍叔牙也因此抑郁而终。

要知道人有自知之明诚然可贵,但更难得可贵的是,在面对唾手可得的权利时,能够清醒并坚决的拒绝力所不及的事,这才是真正的高明啊!

正所谓:自高必危、自满必溢。

回顾历史,有多少人都由于不懂得自知之明,而不仅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还连累了自己的身边人。

所以我们一定要以史为鉴,千万不可盲目自大,一定要让自己时刻保持警醒,避免走上一条不归路。

0 阅读:0

一只玻璃树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