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我们老家这边是刚刚实行包产到户的第一年,我们家有五口人,共分到手里五亩六分地。
立秋不久,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我爹打发我娘去小卖部给他买回半斤地瓜烧,说这么多年,自己家里终于不会再挨饿了,粮食产量至少比生产队期间翻三倍以上,除去交公粮,剩下的粮食,足够一家人吃上两年的。
听我爹这么说,我和弟弟妹妹拍手叫好“我们再也不用啃黑心窝窝头了。”
我与弟弟妹妹站在地上手舞足蹈,我爹瞧见我们这么高兴,他又多倒了一盅酒。
“死鬼,日子不过了,喝了这么多的酒。”
我娘喂完猪圈里的猪,回来看到我爹小脸喝的红扑扑,她抢过去剩下的半壶地瓜烧。
到了秋收的时节,拉回来的粮食比我爹猜想的还要多。
在村里,绝大多数人家,收成都不错,只有极个别人家,他们因没有伺候上庄稼,该施肥时不施肥,该除草时不除草,结果到了秋天,粮食产量非常低。
入冬以后,交完公粮,家里剩下不少粮食,第二年都吃不了,于是,我爹卖出去一千多斤。
卖完粮那天晚上,我爹娘坐在炕上数了十几遍手里的钱。
“老刘,你掐我一下,我怎么感觉像是在做梦。”
我娘把脑袋凑到我爹面前,我爹微微犹豫一下,抬手在我娘腰上拧了一把,力道可能有些过,疼的我娘直骂娘。
我爹说了,家里的日子总算好起来了,今年过年一定要好好庆祝一下。
刚进腊月那天,我爹套上马车,拉着我娘去镇上置办年货。
“爹,我要吃糖葫芦。”
“娘,我要吃苹果。”
我领着弟弟妹妹站在大门口,弟弟和妹妹嘱咐爹娘不要忘记给他们买最爱吃的东西。
“金燕,把屋子里烧暖乎的,免得我和你爹回来时屋里冷。”马车已经走了很远,我娘大嗓门叮嘱我。
我领着弟弟妹妹回到屋里,赶紧跑到后院装一筐我爹提前劈好的木柴。
当时我们家住的房子还是土坯房,已经有些年头,据说是爷爷和奶奶结婚时盖的,轮到我们家住,已经有三十几年了。
“大姐,我想吃烤豆包。”妹妹走到炕沿边,张开双臂搂住我的脖子。
“你老老实实坐在炕上,我去给你烤豆包吃。”
“大姐,我也要。”弟弟丢下手里的玩具,也凑了过来。
“你俩坐在那里,我去给你们烤。”
我到外面缸里拿回两个冻豆包,放在炉子旁边,不停的用炉钩子翻动豆包,没几分钟时间,两个豆包被我烤的焦黄焦黄。
我坐在炉子旁边,看着弟弟妹妹吃得津津有味,刹那间,肚子里也咕咕叫了几声。
我爹娘走的时候,他们说晌午就能回来,可是等到墙上的老式挂钟已经显示快两点,我跑出去向远处张望了好几次,依旧没有见到他们的身影。
大概是下午三点左右,我家后院的陈叔叔火急火燎跑到我们家屋里。
“金艳,你爹娘出了车祸,他们正送往县中心医院的路上。”
听到陈叔叔这句话,我手里拿着炉钩子直接掉在了地上,不敢相信他说得是真的。
我将弟弟与妹妹送到西院赵大娘家里,然后坐上陈叔叔的拖拉机赶往县城。
在去县城的路上,我在心里默默为爹娘祈福,希望他们只是受了皮肉伤,不会波及到生命。
东北风吹在我的脸上,就像小刀在割我的肉。
当我们赶到县中心医院时,医生告诉我,我爹娘因为失血过多,送到医院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
我听到医生这句话,犹如当头一棒,眼前一黑,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我们家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为啥爹娘就这样不声不响的离开了我们。
陈叔叔告诉我,中午他和村里几个小伙子去镇上,走到半路看到我爸妈躺在血泊当中,他们顾不上去镇子里,赶紧将他们抬上车,然后送到县医院。
陈叔叔说可能我爸妈在回家的路上与大货车发生了交通事故,大货车知道自己惹了祸,没有停下来,脚踩油门跑了。
我爹娘死了,我作为家里的长女,赶紧张罗着为他们举办葬礼,那一年我才14岁。
村里人听说我爹娘意外离世,他们都跑过来帮忙,有的人去镇上买棺材,有的人去山上打墓,还有的人在家里帮忙处理事情。
当灵车把爹娘要拉走的时候,我们姐弟三个拼了命阻拦着。
“不要带走我爹和我娘。”妹妹歇斯底里哭喊着。
西院赵大娘,看到这一幕,赶紧上前把妹妹抱到一边去。
我们真的无法接受爹娘意外离世的事实,不过等到葬礼结束,屋子里空落落,我才意识到,他们真的永远离开了我们。
晚上,弟弟和妹妹依偎在我身边,他们不像以往那么活跃。
我们姐弟仨正伤心着,听到外面传来许多的脚步声,等我起身要迎出去时,村里这些人已经走进了屋里。
“金燕,你爹娘不在了,但是你们放心,我们大家伙不会让你们仨无依无靠,家里需要什么帮助,尽管开口。”
“是呀,金燕,我们不会看热闹的。”
我抬起头,看到屋子里挤满了人,当即泪眼婆娑。
从那以后,村里人轮班给我们仨送热乎的饭吃。
八十年初期,在农村,鸡蛋是最珍贵的东西,可是我和弟弟妹妹竟然能天天吃上一个煮鸡蛋。
每年到了种地的时候,村里人会先帮我家的田地种完,再种自己家里的,秋天的时候也是,他们先帮助我把粮食收回来。
乡亲们的真诚和善良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姐弟三个,后来弟弟考上大学,他的学费都是大家伙凑齐的。
我告诉弟弟,如今你能上大学,全村人都有一份功劳,等你有出息了,必须要回报他们。
弟弟听了我的话,立马点头表示同意。
现在我已经快六十岁,回想乡亲们为我们家做的贡献,每每在脑海中闪过,心里忍不住泛起一阵阵酸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