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2 月 4 日,韩国国防部长金龙显在沉默近一天后递交辞呈。这位仅上任两个月的防长,在辞职声明中向公众致歉,向总统尹锡悦表达感谢,并表示要承担全部责任。韩国国会也于同日宣布禁止国防部职员出入国会大厦,且未说明禁令取消日期,同时韩媒指责国防部出动直升机、派遣军人进入国会并打碎国会大厦玻璃等行为。执政党议员大会同意内阁集体辞职并追究金龙显责任,但否决了强制尹锡悦退党的提议,这一系列迹象似乎表明韩国上下欲将“戒严令”责任归咎于国防部,而对尹锡悦有所袒护。
有观点认为,这一结果可能受到美方态度的影响。在“戒严令”闹剧之后,美国未对尹锡悦及其内阁加以严厉斥责,然而五角大楼却宣布推迟 12 月 4 日的美韩核威慑兵推演习。这一演习是美韩国防部间的合作项目,旨在确保美国对韩国“核保护伞”的可信度。美国此举似乎倾向于惩罚韩国国防部而放过尹锡悦,背后或许有着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
无独有偶,在同一日,美国正式设立驻日本太空军,并计划与日本航空自卫队的宇宙作战群协同作战。尽管“太空军”这一概念常令人联想到科幻作品中的宇宙舰队,且美国曾有“星球大战计划”,但就当前科技水平而言,太空战争的可能性仍较为渺茫。美国太空军的诸多任务与国家战略利益紧密相连,其中“从太空中支援导弹预警和导弹防御运作”以及“保持太空优势”尤为关键。
在亚太地区,美国的战略布局早有端倪。驻韩太空军主要针对朝鲜的弹道导弹威胁。近年来,朝鲜在弹道导弹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火星 15、17 与 18 等洲际弹道导弹的入列,使其具备了对韩国乃至美国本土的威慑能力,这对美国在亚太的利益构成重大挑战,驻韩太空军的设立也就在情理之中。
而此次美国设立驻日太空军,则体现出其在印太地区更为复杂的战略考量。此前我国试射东风 31AG 洲际弹道导弹,采用全射程弹道,这一展示无疑震动了美军高层。长期以来,部分美军因对中国存在偏见而轻视中国核打击力量,但此次试射使其重新审视这一问题,并更加重视中国的弹道导弹发展。美国设立驻日太空军,一方面可利用日本靠近中国且无直接陆地连接的地缘优势,构建反卫星平台,战时对中国卫星系统实施打击,以削弱中国的战略侦察与通信能力,进而降低中国弹道导弹反舰系统等对美国航母战斗群的威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美国在印太地区维持其所谓的“太空优势”,强化对该地区的军事掌控力。
从美国在韩、日的这一系列动作来看,其战略意图呈现多维度特点。在韩国方面,通过对“戒严令”事件的微妙态度处理,既避免过度冲击与韩国现政府的同盟关系,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韩国国内局势施加影响,确保韩国在其亚太战略布局中继续扮演符合美国利益的角色。在日本方面,组建驻日太空军则是美国构建印太战略遏制体系的重要环节,针对中国等地区大国的军事发展进行预防性布局,试图在太空这一新兴战略领域抢占先机,以保障其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军事霸权与战略利益。
然而,美国的这些战略举措也可能引发地区局势的进一步紧张与复杂变化。韩国国内政治的后续走向、韩美同盟关系的微妙调整、日本在美日太空军事合作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地区大国对美国太空军事布局的应对策略等,都将成为影响亚太地区未来安全格局与国际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在全球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当下,美国这种试图通过军事手段强化地区控制的做法,究竟能否如其所愿地维护其利益,还是会引发更多的不确定性与挑战,仍有待进一步观察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