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丨他让耕牛不再流泪1888年这位兽医鼻祖的传奇改写中国农业史

予你星辰 2025-04-18 12:32:04

崔步瀛(1888 年 4 月 18 日 —1964 年 6 月 18 日)是中国现代兽医学和农业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其一生致力于兽医科学研究与教育事业,为中国畜牧业现代化和兽医教育体系的建立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以下从其生平、学术成就、教育贡献及历史影响四个维度展开论述:一、生平轨迹:从北洋学堂到新中国教育事业

崔步瀛出生于河北省滦县(今滦州市),1908 年考入中国最早的兽医专门学校 —— 陆军马医学堂(后更名为陆军兽医学校),1911 年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1919 年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兽医学院深造,研究寄生虫形态分类学,后转入日本陆军兽医学校专攻血清诊断技术。1921 年回国后,他历任陆军兽医学校教务主任、教育长等职,并兼任国立北平农科大学畜牧系主任。抗日战争期间,他组织学校内迁贵州安顺,主持编写中国第一套兽医学系列教材,并参与创办国立西北兽医学院。1949 年率陆军兽医学校起义加入解放军,1950 年调任北京农业大学(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直至退休。

二、学术成就:中国兽医内科学的开拓者

疾病研究与技术创新崔步瀛是中国马鼻疽、马传染性贫血和家畜伊氏锥虫病研究的先驱。他在 20 世纪 20 年代建立了马鼻疽血凝诊断方法,显著提高了该病的检测效率。此外,他通过实验研究揭示了寄生虫卵的形态特征,为寄生虫病的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在血清学领域,他引入日本先进的免疫血清制造技术,推动了中国兽医传染病防控技术的革新。教材建设与学术著作1950 年代,崔步瀛编著的《兽医内科临床诊断学》成为中国首部系统阐述兽医临床诊断理论与技术的教材,该书融合了西方现代医学与中国传统兽医经验,被全国高校广泛采用。他还著有《兽医学大意》《兽医内科临床诊断学提要》等 6 部著作,构建了中国兽医内科学的学科框架。

三、教育贡献:塑造中国现代兽医教育体系

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崔步瀛主张 “手脑并用” 的教学理念,1923 年在中国首创兽医临床化验室,将血、粪、尿等实验室检测技术引入教学。在贵州安顺办学期间,他克服战乱困难,建成兽医院、蹄铁工厂及各学科实验室,确保教学质量。他还增设畜牧科,培养适应种马场和军马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与学术传承崔步瀛从教近 60 年,培养了盛彤笙、贾清汉等一批兽医界领军人物。他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派送青年教师赴国内外进修,并亲自指导研究生,开创了中国兽医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先河。其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国立西北兽医学院(今甘肃农业大学)等院校的办学理念,例如该校 “十大信条” 中强调的 “深入牧野,服务农牧同胞” 即体现了崔步瀛的教育理念。

四、历史影响:科技救国与时代担当

战时贡献与国家建设抗日战争期间,崔步瀛主持编制《陆军兽医教育十年规划》,为战时军马疫病防治和人才储备提供了战略支持。他组织编写的教材成为大后方兽医教育的核心资源,为保障抗战后勤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审时度势率部起义,为新中国兽医教育事业保留了珍贵的师资与设备。学科奠基与社会影响崔步瀛的研究与教育工作直接推动了中国兽医内科学、寄生虫学等学科的独立发展。他参与创建的陆军兽医学校(后并入吉林大学)成为中国现代兽医教育的重要基地。其弟崔步青同为著名养马学家,兄弟二人共同奠定了中国现代畜牧兽医科学的基础。

结语: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的典范

崔步瀛的一生贯穿了中国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巨变,他始终以科技救国为己任,将西方先进技术与中国实际需求相结合,为中国兽医事业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石。其教育理念与学术成就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中国农业教育与畜牧业发展,被誉为 “中国现代家畜内科学之父”。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位科学家的奋斗史,更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动荡时局中坚守学术、服务国家的缩影。

0 阅读:4
予你星辰

予你星辰

每天花 3 分钟,和我一起穿越回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