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孩的镜头之中,她精心拍摄下了自己所在职高的上课教室。在她那充满憧憬与满足的眼中,这无疑是如同偶像剧般令人向往的教室。每天早上八点半才开始上课,这使得她还能在课前惬意地睡上一会懒觉,补充充足的精力。而晚上五点就能放学,让她拥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闲暇时光。作业量很少,这为她腾出了大量的时间,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之中。周末不用上课,她还能尽情地参加自己钟爱的社团活动,去拓展兴趣、结交朋友。
除此之外,学校对于仪式感的重视程度超乎想象。无论是热闹非凡的迎新晚会,还是充满欢乐与期待的跨年活动,亦或是充满活力与激情的风筝节、竞争激烈的春季运动会,学校都会精心策划并举办活动。每一次的活动都像是一场盛大的庆典,给学生们带来无尽的欢乐和难忘的回忆。在女孩的眼中,这样的校园生活,已然达到了偶像剧级别的美好。
然而,网友们却对女孩的这种满足和欣喜予以嘲讽。他们直言不讳地说道:“你中考是没带笔吗?”在他们看来,没上过大学的人,认为职高已经是偶像剧,实在是目光短浅。他们深知大学的美好,那是远超女孩想象的广阔天地。大学有着丰富多元的学术资源、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广阔的社交平台以及更多的发展机遇。
一直以来,都有“知识改变命运”这样的说法。可是,当自己的努力没有达到理想的高度,又该如何去平衡认知和现实的差距呢?女孩这样满足于现状的心态,其实也并非一无是处。毕竟,当认知和努力不成正比的时候,满足于自己当下所拥有的现状,也不失为一种让心灵获得宁静的方式。
当然,还是希望女孩能在自己喜欢的专业范围内不断提升自己。既然选择了自己所钟爱的专业,就应当全力以赴,努力学有所成。毕竟,现实是残酷的,职高生的就业环境并不明朗。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如果努力不能变现,别说职高了,哪怕是拥有研究生学历,也依旧可能面临徒劳无功的困境。
而不少的人对女孩持着认可的态度。有人直言:“开心就好!你羡慕没用,因为你带笔了!等到时候你读完大学就会发现,大多数都是普通打工人,跟职高没什么差别,甚至可能比职高更难就业。”确实,如今的就业市场变幻莫测,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未必就能轻松找到理想的工作。
“以前我也觉得这样不行,不过我侄女从小学习就费劲,后来上了 3+2,毕业了成为技术工人。人长得漂亮,又有文艺特长,在单位也如鱼得水,早早地结婚生子,现在也过得很好。”就像这个例子所展示的,并非只有传统的升学道路才能带来幸福和成功。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就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现在的技工人员严重断层,我小舅子初中毕业,只会维修变压器,现在 35 岁已经是老师傅了,被公司外派到国外阿联酋、迪拜等地,根据地区情况每天工资 1000~5000 人民币,包吃包住包来回机票,也不用干活,就是维修技术指导。所以不要嘲笑技术工人,我们坐办公室的真不一定比人家强。”这充分说明,在某些特定的领域,拥有实用的技术和经验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机遇和丰厚的回报。
“不要随意嘲讽别人,因为你不知道她的背景多可怕! 硕士博士找不到工作的人多了去了,人家有没有可能职高毕业,国企上班,一边读函授一边进国企团委,然后拿文凭团市委,支边锻炼,荣誉加身,载誉而归,一个破格就比考公上岸的博士牛逼了呢?30 岁以前就可以处级了,还能作为储备干部重点培养,从此平步青云,开挂的人生首先要有外挂! 中国从来不缺乏奇迹,曲线救国的套路谁有我们玩的明白?”这种观点虽然看似极端,但也反映出在现实生活中,成功的路径并非单一,机遇和个人的努力、选择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
对于这样的认可,谁又能说没有现实的背景呢?在当下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的发展机会多种多样。着眼在当下,充分把握现有的条件和机会,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又有什么不好呢?我们不能总是用固有的观念和标准去衡量他人的选择和成就,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