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句俗语可谓是道尽了生活的真谛。对于大学生而言,在他们真正踏入职场、亲身感受生活的艰辛之前,其消费观念往往呈现出一种不够成熟的状态。每当伸手向父母索要生活费的时候,大学生们总是心安理得地认为:1500 块实在是太少,根本无法满足日常的各种需求;2000 块也远远不够花,稍微买点喜欢的东西就捉襟见肘;3000 块同样也活不了多滋润,无法让自己过上理想中的舒适生活。
有这样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是个女孩。她打算邀请同学们吃一顿饭,起初,她的老父亲对此表示同意,毕竟女儿即将毕业,通过请客吃饭或许能够积攒一些人脉资源,这在父亲看来也并非不可。然而,这位老父亲怎么也没有想到,仅仅是同学之间的一次请客吃饭,竟然能够花费高达 2 万块钱。当女儿站在酒店门口,急切地打电话催促父亲过来买单时,老父亲才如梦初醒,得知女儿请几个同学吃这顿饭就花掉了弟弟整整一年的学费。
面对父亲那崩溃和愤怒的情绪,女大学生不但没有深刻地意识到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反而还觉得满心委屈。她甚至还扬言:这些同学都是有钱有背景的,如果自己现在不花点钱去积攒一些人脉,以后找工作的时候可怎么办?
要知道,这名父亲并没有一份正式稳定的工作,只能依靠在工地卖力气,从事搬砖、扛水泥这类繁重的体力劳动来赚取微薄的收入,一个月辛辛苦苦下来,收入也不过才三千多元。更让他感到绝望的是,家里面还有一个正在读私立中学的小儿子,小儿子一年的学费就接近小两万。
就这样,一顿饭就吃掉了小儿子一年的学费,老父亲在酒店门口瞬间情绪失控,当场崩溃了。他实在无法理解女儿的这种行为,也为家庭未来的经济状况感到深深的忧虑和无助。
在视频画面中,那位穿着得体、打扮入时的大学生女儿,与穿着质朴、背影佝偻的农民工爸爸形成了极为鲜明且强烈的反差。这巨大的反差不禁令人连连唏嘘感慨,实在是令人心生诸多复杂的情绪。可悲的并不仅仅是孩子在学业或者事业上没有取得出色的成就、没有所谓的出息,更为关键的是,孩子不仅在个人发展方面表现不佳,还完全不懂得孝顺父母的道理。画面中的女儿脸上丝毫没有流露出愧疚之色,只是用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硬生生地怼得父亲哑口无言:“那你是我爸,你不给钱谁给钱?”
家庭教育中最为失败的情形,并非是培养出了学习成绩在班级乃至年级中倒数的孩子,而是那些父母精心培育了十几年的孩子,到最后却丝毫不知感恩,对父母多年来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视若无睹。
在大学校园内,我们确实会邂逅各种各样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彼此之间由于成长的生活环境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从而造就了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
然而,在结交朋友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清晰地明白一个至关重要的道理,真正导致彼此之间产生隔阂和距离的,并非是家庭背景的高低优劣和参差不齐,而是相互之间是否给予了足够的尊重。缺乏尊重,才是阻碍人与人之间建立真诚友谊和良好关系的关键因素。
亲爱的读者,对于女儿大四,一次请同学吃饭,就花费2万,老父亲崩溃大哭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