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佳从小便生活在爷爷奶奶的身边,母亲李爱军的身影在她的记忆中渐渐模糊。1993年,当彭佳只有四岁时,她的母亲坐着一个陌生男人的摩托车呼啸而去,连头都没回。爷爷奶奶在一旁失望地说道:“你妈这下真的跑咯!以后都不要你了!”四岁的彭佳望着母亲远去的背影,眼神中满是慌乱和无助。她声嘶力竭地喊着“妈妈”,拼命追赶着摩托车,但无论她多么努力,母亲从未回头看她一眼。这一刻,彭佳心中种下了对母亲的怨恨和不解。
彭佳成长的岁月充满了对母爱的渴望和失望。爷爷奶奶常常对李爱军冷嘲热讽,称她生活混乱、没有家庭责任感。彭佳的父亲虽在离婚后尝试复婚,但李爱军毫不妥协,导致家庭再度破裂。彭佳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对母亲充满了负面的印象。然而,她也常常听到街坊邻居议论,父亲没有责任感、没有上进心,母亲因此离婚。彭佳对父母离婚的记忆早已模糊,但母亲离去的画面却刻骨铭心。
多年过去,彭佳试图从继母那里寻找母爱的温暖,但继母对她并不热情,甚至偏心亲生儿子。这让彭佳更加感到孤独和无助。她的身体也不好,频繁生病,但继母对她的照顾敷衍了事,抱怨连连。一次,彭佳向继母提出买衣服的要求,继母却一件也没买,让她感到自己在这个家庭中是个多余的人。彭佳逐渐明白,继母不会给她真正的母爱,她只能在心中默默承受这一切。
2012年,彭佳已是大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年,她突然接到李爱军的电话,母亲声音虚弱地告诉她自己快要死了,想见她最后一面。十九年未曾联系,如今母亲的声音显得那么陌生。彭佳心中五味杂陈,带着复杂的情绪回到了母亲的身边。她发现母亲已骨瘦如柴,整张脸毫无血色,房间角落堆放着一堆中药。李爱军平静地说:“我现在就靠这些苦涩的汤药续命了。”母女之间已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离别时,李爱军将两幅十字绣递给彭佳,一幅留给她的父亲作为纪念。
两个月后,李爱军去世,彻底从彭佳的生活中消失。然而,这段经历深深地触动了彭佳,她的内心被某种难以言喻的情绪所笼罩。李爱军去世后,彭佳发现姥姥和舅舅在母亲病重时并未尽力救治,这让她觉得母亲的一生实在是太失败了。彭佳在内心深处反复思索,为什么母亲一生追求爱情和自由,到头来却一无所有,婚姻和事业都是失败的。
彭佳开始接受心理咨询,试图摆脱心中的抑郁情绪。然而,医生发现她所有的话题都围绕着李爱军展开。医生建议她通过重新认识母亲,重塑母亲的形象来缓解内心的痛苦。彭佳决定拍摄一部关于母亲的视频,深入了解母亲的生活。她去了母亲曾经生活过的小区,采集工作过的地方,还搬回了姥姥家所有的遗物。
在整理李爱军的遗物时,彭佳发现了一个红塔山烟盒,里面装着一整盒小木棍。姥姥告诉她,这些小木棍是李爱军用来教她学数学时用的。彭佳还在自己的宝宝相册中看到,母亲在她两岁时的照片上写道:“两岁了,说话干脆、清楚,有些调皮,学会骂人了!”看着这些母亲留下的遗物,彭佳忍不住大哭,她感到母亲并非自己想象的那样冷漠无情。
彭佳逐渐明白,母亲也是一个在时代洪流中挣扎的可怜人。她为了爱情和自由放弃了很多,但最终还是失败了。李爱军的形象在彭佳心中变得具体而丰满,她不再是那个抛弃女儿的冷漠女人,而是一个在困境中努力生活、追求幸福的母亲。
彭佳心中的悲伤郁结终于得到释然。她接受了母亲曾经爱过她的事实,理解了母亲的无奈与坚韧。虽然母亲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失败,但她曾经爱过,这对彭佳来说已经足够。
十九年来,彭佳一直在寻找母爱,试图从继母那里得到温暖,但最终她明白,母爱早已存在于那些小木棍和照片中。母亲虽然离世,但她的爱依然在彭佳心中,温暖着她的内心,治愈着她的创伤。彭佳终于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母亲的关系也在她心中得到了升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理解和包容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人和事,珍惜当下,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内心的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