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本来没有资格去苏联,靠着死缠烂打,才得到一个名额

园说历史 2025-02-10 11:09:01
王明本来没有资格去苏联,靠着死缠烂打,才得到一个名额

那个叫王明的人真是个有意思的家伙,他为了能搭上去苏联的船,又是软磨硬泡又是死缠烂打,最后还威胁要去告密,我要是能穿越回去看看他那个样子该多好玩。

十月的天气还挺舒服,整个莫斯科街头都铺满了金黄色的树叶,中山大学的大门口站着一群热血沸腾的年轻人。

这所大学看起来很气派,砖红色的墙壁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漂亮,门口挂着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的牌子,听说后来才改成了莫斯科中山大学。

学校里面有很多教室和宿舍,条件还算不错,学生们都住在统一分配的房间里,吃的也都是食堂的饭菜。

每天早上大家都要集合,然后一起去上课,课程内容主要是马列主义理论和革命知识,老师们都是苏联人。

学校的管理很严格,学生们必须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比如不能随便外出,不能和外界接触太多。

米夫当时是个年轻的副校长,看起来挺精神的,说话的时候总是带着一股子理论家的味道。

王明刚到学校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往米夫办公室跑,两个人经常一聊就是好几个小时。

那个时候的学生们都很单纯,整天想着怎么学好本领回国搞革命,谁也没想到后来会发生那么多事。

王明跑去上海找湖北省党部负责人的时候,人家其实都不太想搭理他。

但是这个人就是不要脸,天天蹲在人家办公室门口,弄得人家都不好意思进出。

姜长林被他缠得没办法,最后只好给他想办法,看看有没有其他省份的空名额。

王明这种做法确实挺让人反感,但不得不说他这股子韧劲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要是换了别人,估计早就放弃回家了,但他就是不走,非要等到有结果才肯罢休。

后来听说有个人临时去不了了,王明这才捡了个漏子,总算是如愿以偿。

这事传出去之后,大家都觉得挺不是滋味的,觉得他这种做法有点过分。

但王明自己却一点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反而觉得这是自己的本事。

米夫和王明两个人凑到一起,还真是挺有意思的一对组合。

一个是年轻的副校长,一个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两个人都喜欢讲理论。

米夫那会儿正想找人帮自己,王明就刚好撞上了这个机会。

两个人经常一起研究马列主义著作,讨论革命理论,搞得别人都以为他们是什么知己。

后来米夫当上了校长,又去了共产国际东方部,地位越来越高。

王明就跟着他一起水涨船高,慢慢在党内也有了自己的地位。

这种关系在当时来说,确实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但后来的结果却不太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