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喜欢撒泼的孩子就像“熬鹰”,谁能保持冷静思考,谁就赢了

如波谈育儿 2024-09-15 15:15:12

文/兰妈谈育儿

和朋友出去吃饭,正好遇到隔壁桌有个女孩过生日

轮到吃蛋糕环节时,女孩不小心把桌子上的水杯打翻了,杯子里的饮料也洒了一身

妈妈让女孩拿纸巾把衣裙擦擦,女孩却宁愿哭到嗓子变哑也不愿意照做

没办法,妈妈只好先行离场到门外去透透气,让自己的心情好受一些

那会儿,刚好我和朋友也吃罢饭了,出门就迎面碰上心情郁闷的妈妈

再看着焦虑的容颜,我旁边的朋友似乎也颇有经验,只听到她跟人家说了这样一番话:“这才哪跟哪呀,养孩子就像是熬鹰,谁能保持冷静谁就赢了”

初时一听,“熬鹰”确实是个新鲜词,回家后我还特意对其搜索一番

而所谓的“熬鹰”呢,所指的就是属于人与鹰之间意志上的较量,主要用于训练猎鹰时的意志搏斗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会用持续僵持来慢慢击垮意志,直到谁坚持到最后,谁就赢了,谁就能成为老大…

仔细想想,很多家长和孩子也存在这层关系

你让孩子做某件事,他们不愿意,孩子就意识到:“熬”到最后就是胜利,但这个过程中很多父母没有明白,以至于在“熬”的时候经常半途而废

比如,一听到孩子哭就妥协,一看到孩子闹就满足,以至于孩子每次自然就能哭着哭着就达到目的、闹着闹着就胜利了

当然,“熬鹰”理论,并不是让大家如猎鹰一样,去消磨孩子野性,更不是和孩子硬碰硬地坚持到最后

所谓的”猎鹰“,也无非是看清孩子的对抗局势,懂得通过反思、理解、和用对方法去令孩子信服,最后再达到反思自己、和改变自己的效果

所以,“熬鹰式教育”也被称为反思教育

特别是孩子撒泼时,家长能从以下几方面反思教育,那解决孩子无理取闹这个问题就简单多了:

01

能明白:

2岁孩子已经能看懂大人脸色了

闺蜜家的女儿2岁了,正处于网上所说的“可怕”期

因为正处于懵懂阶段,这个年龄的宝宝几乎无所畏惧,走路的时候甚至连路过的狗都想掐一下

小小年纪又对外界的一切充满好奇,他们常常会闯祸,也常常会做出很多事情惹爸爸妈妈生气

最重要的是:犯了错,还不允许被人说

否则,只要你多说一个字,那接下来就是各种撒泼打滚,还是怎么哄都哄不好的那种

闺蜜的2岁女儿就是那样

前几天去她家里吃饭时,刚好碰到她在喂女儿吃饭

看着整颗心思都在电视上,吃一口饭、还要围着桌子跑好几圈的小丫头,我不禁对闺蜜提醒说:“这么大的孩子最会看大人脸色了,吃饭的时候你有一次允许她看电视,那孩子就认为吃饭的时候可以三心二用,她还会看你脸色不断地试探,试探这样做会不会被批评挨骂”

果然,当闺蜜不再追着喂饭,而是一改往日嬉皮笑脸、哄着吃饭的态度,然后关掉电视认真说:“吃饭的时候就要乖乖吃饭,不能乱跑”后,小家伙立马表现出积极态度

一溜烟地跑到妈妈跟前,然后迅速把饭吃完

这是什么,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有眼色

可能很多人觉得,“有眼色”就是生活中的“看别人眼色”,但事实上,这两者还是大不相同的:

首先,看别人眼色的孩子,内心总是恐惧的,总怕惹到别人不高兴,总怕自己做错事,所以做什么事才容易退缩、不能大胆放松

其次,有眼色的孩子,重在于眼睛会看、心里有事,他们的观察力特别敏锐,人家需要什么帮助一下就能发现,人家有什么想法也能快速感受并做出改变,所以这类孩子往往会更招人喜欢一些

从这两点就可以看得出,在“熬鹰式”的反思教育里,我们父母一定要明白:孩子从2岁开始就懂得看人眼色

而我们家长最应该反思的,也是注重孩子的“眼色”培养,而非不停地使唤孩子、控制孩子

比如,经常对孩子说以下三句话,就能有效改变他们身上的无理取闹:

1、“孩子,妈妈发现你最近变得细心多了,你怎么知道妈妈需要帮助呀”

2、“哎呀,我家娃就是善解人意,这件事我还没说,你就能如此理解妈妈”

3、“哇塞,你的观察力真的好好呀,总是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所在,也懂得怎么与人沟通、如何产生合作精神,你真棒”

如此,在细心的观察、认可、还有眼色培养下,孩子就能更注重理智思考,在成为自己、改变自己的路上,也会更加积极、耐劳、和上进…

02

能看清:

帮得太多孩子就很容易被弱能

教育孩子就是一个漫长而需要清晰思路的过程,如果在孩子撒泼方面不断妥协,只会一点点地削弱孩子的自控力,直到他们完全摆烂、放弃自己…

之前听说了一个新奇的事儿

有一个男孩,都已经12岁了,他每天还要妈妈喂饭吃,妈妈不喂,他就饿着,还动不动对妈妈撒泼表达不满

也是深入了解后才发现,这个孩子不仅吃饭要喂,他的自理能力也基本上很差

像他一般大的同龄孩子,很多都已经寄宿把自己照顾得很好,他们知道时间观念、会洗衣服、叠被子,还会帮其他同学完成不会的事儿

可男孩呢,就因为自理能力差被同学嫌弃,还被学校直接劝退

而说起自理能力差这件事,妈妈每次都焦虑不已,看着不喂就不吃饭的孩子,她该骂的骂了、该说的也说了,可孩子就是不听,动不动撒泼、不吃饭、还威胁她…

关于这些情况,老师给出的结论是:“就是因为家长平时帮得太多了,孩子就习以为常,不认为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做,更养成懒习惯地依赖成性”

还有家长直接一针见血地提醒说:“还是家长不够狠,不喂饭就不吃,那就直接饿他几顿,等到饿到不行了,看到饭自然就会主动吃了”

还有一个女高材生,她从小的任务就是学习

父母灌输的思想也是:“必须要考清北,将来才能有出路,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女孩平时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要是跟学习无关的事从来都不让她碰

想自己搭配衣服,被指责说:”你把自己学习搞好就行了,每天穿什么妈妈都会帮你准备好”

想出去找同学玩,又会被指责说:“不行,天天就知道玩,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有你后悔的”

总而言之,她的存在似乎只剩下了学习二字

后来,虽然她考上了大学,也离开了父母,但仍然停留在什么都要父母准备好的“孩童”阶段,让她根本无法料理好自己的生活起居

在同学面前,她受尽嘲笑

在老师面前,她经常因为不会洗袜子而被嫌弃邋遢,甚至当着全宿舍的人面前批评

而一次次的嘲笑、嫌弃,也让她陷入了严重的自我怀疑,学习成绩更是因此一落千丈,成为那个仿佛与周围格格不入的外星人

所以,“熬鹰教育”里需要反思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帮孩子太多,反而会弱化孩子的能力

不想孩子的能力被弱化,那家长一定要看清楚孩子的成长局势:“知识是需要学出来的,经验是积累出来的,行为也是锻炼出来的”

比起为孩子安排好一切,比起让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孩子更需要的是来自父母的鼓励、支持和认可

孩子呢,也会因为有自信而更自信,参与行为而更有成长经验~

03

能坚持:

一次不会就继续多次练习尝试

经常听很多家长说:

“我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不听话,我说什么他都要顶嘴”

“我家的娃简直是懒得不行,自己扔的玩具把自己绊倒了,他爬起来把玩具骂一顿,然后看都不看一眼地走了,你让他把玩具捡起来,他居然说凭什么”

事实上,若追究溯源,所有问题孩子背后,也都存在一个问题家长

有一个女孩,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她一直和奶奶生活在一起

奶奶呢,虽然平时喜欢唠叨、脾气坏,但对她这个孙女还是实心实意的,平时舍不得吃喝,只要孙女开口都尽量满足

特别是在家务劳动方面,基本上从来就不让孩子动手操劳

有那么一个阶段,学校布置回来的作业就是:“回家做家务”,女孩满心欢喜地想帮奶奶洗碗,可每次明明答应好好的,等到洗碗的时候就把她往一边推

给出的理由也是:“你有作业要写,好好把学习学好就行了,家里的家务活不用你操心”

如果再说些什么,奶奶就会直接拒绝说:“你根本就不会洗碗,每次不是把碗摔了,就是洗不干净,我还得重新去洗第二遍”

听完这些,女孩往后就再也没有提过洗碗的事儿了

可等到又过了几年,几个家长坐在一起谈及孩子,说起孩子在家里有多勤劳这个问题时,女孩奶奶给出的评价就是“我家娃懒得很,平时让她洗个碗都不洗”

女孩一听,当时就不干了,大发脾气地对奶奶发泄不满,她说:“不是你嫌我洗不好碗,不让我洗,还怪我洗不好给你找麻烦吗?现在怎么都成了我的问题,太不公平了”

是呀,哪有孩子生来就通晓百物?“不会”才是常态

而我当家长需要反思的,还有对孩子能力栽培上的坚持,不管孩子如今做得好与不好,差距有多少,我们要做的就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坚持

告诉孩子:“没事,不会是正常的,这次不会,我们继续努力,下一次就简单了”

也告诉孩子:“别怕,熟能生巧嘛,一次不会我们就继续多次练习、尝试,相信总有一次会成功的”

04

能发现:

孩子是具有高级情感的人

“小时偷针,长大偷金”,这名言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吧

孩子的成长也是同样道理,如果孩子小时候不舍得管教,那等到长大之后就真的管不了了

不久前,刷到一个视频:

一个男孩,因为长期熬夜打游戏,导致脑血管破裂不治而亡

看着家人痛苦的模样,有知情人表示:那孩子根本管不了,上厕所的时候都要带着手机,一待还基本上就是半个小时以上,他爸妈平时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孩子根本就不听,实在是管不了了

而李玫瑾教授在育儿讲座上,也曾不止一次强调说:

“我认为,当前教育最需要关注的,就是孩子小时候该说就说,该管就管,不要怕得罪孩子,因为你现在舍不得教育孩子,那将来自有社会替你鞭打”

早上送女儿上学时,就碰到一位妈妈泪流满脸地跟另一位妈妈诉苦

大概的意思就是她儿子进入了叛逆,每天都跟她顶嘴、发脾气,一有不满意的地方还让她赶紧滚

早上发生争吵的原因,也是妈妈让儿子多吃一个鸡蛋,儿子不想吃、妈妈讲了几句道理,没想到就惹得孩子大发雷霆

他先让妈妈闭嘴,妈妈抱怨几句,他就直接诅咒,甚至让他妈妈赶紧消失,以后再也不想见到她…

妈妈伤心极了,她不明白,为什么一心一意为了孩子,最后却养出了仇恨

还有一位妈妈,经历了很多事、也走了很多弯路后,她隐约发现:

孩子不会做某某事的时候会哭闹不止,我会带着他一起去做,也会一直认为,他会因为不会而排斥这件事,也不愿意再经历第二次,可没想到,有了一次经历后,到了第二次,他就想一个人单干了,我说帮他一起完成,他却拍拍胸脯说:简单,有我一个人就够了,妈妈你就在旁边看着我就行了,要多给我点信任和信心嘛

那一刻,妈妈就明白了:孩子是具有高级情感的人,我们要把他看作有创新的主见之人,还要相信他们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因为孩子也需要理解、尊重和支持的

所以,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家长们都要明白“熬鹰式”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驯服、而是反思

你能把孩子身上的问题反思明白了,那孩子身上的问题自然就能得到解答

至少在反思自己的这条路上,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不会那么针锋相对,你的每一次改变也会成为影响孩子思考的关键

那么,关于教育喜欢撒泼孩子就像“熬鹰”一样的新育儿观,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0 阅读:59

如波谈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