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寿命越长越好吗?研究发现:65岁至70岁的人是最幸福的!

迎叶观看趣事 2025-01-14 11:36:50

在大多数人的传统观念里,长寿与幸福紧密相连,从古至今,长寿一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寿比南山”、“长命百岁”是对长辈最美好的祝愿,

许多古代帝王为了追求长生不老,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寻求仙丹妙药,足以体现人们对长寿的渴望。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康熙皇帝在晚年回顾自己的一生,感慨自己在位期间的种种成就,

长寿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去实现自己的抱负,治理国家,为百姓带来福祉。

这种对长寿的描绘,强化了人们心中长寿与幸福的联系。

长寿一直被视为一种美好的追求,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寿命越长,就能享受越多的人生乐趣,经历更多的精彩瞬间。

其实这种观念的形成,与人类对生命的本能珍惜和对未知的恐惧有关,

毕竟寿命的延长就意味着有更多的时间去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这些经验成为了他们宝贵的财富,让他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更加从容自信。

不过,根据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Piaget)的观点:

在现行的科学以及医疗条件的掣肘之下,人类的生命质量将会在70至75周岁这个阶段快速下降,

因此他提出,人类的理想寿命应该是在65至70周岁之间。

从生理层面来看,65岁至70岁的人身体虽然不如年轻时强壮,但大多数人依然保持着相对良好的健康状况。

经过岁月的洗礼后,他们的身体逐渐适应了自然的衰老过程,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而且,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老年人的健康得到了更好的保障,许多慢性疾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65岁至70岁的人在经历了大半辈子的奋斗后,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已经得到满足,他们开始更加关注社交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在这个阶段,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家人、朋友,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

同时,他们也有机会去追求自己年轻时因各种原因而搁置的兴趣爱好,实现自我价值。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它与个人的心态、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密切相关。

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我们都可以通过积极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来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我的邻居秦奶奶今年66岁,退休前是一名教师,退休后,她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的绘画班,圆了自己年轻时的绘画梦。

她还经常和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年朋友一起举办画展,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创作心得,这种追求兴趣爱好的过程让她感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快乐。

但太过长寿的生活,也可能会引发一些问题,比如说:可能会导致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的亲朋好友可能会逐渐离世,这会让老年人感到孤独和无助。

而且,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他们可能会失去一些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依赖他人的照顾,这也会让他们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

2012年的电影《飞越老人院》,呈现了续弦、老葛、老周等人的老年生活,他们曾一起排练节目,参加文艺活动表演,后面因为意外事件,决定一起去养老院生活,

他们渴望自由、渴望与家人团聚,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实现,这种孤独感和失落感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最终在养老院团聚,或许是一种归宿。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无论我们的寿命长短如何,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珍惜每一个当下,让自己的生活充满幸福和意义。

因此“人的寿命越长越好吗?”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具体的答案,

在追求长寿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生活的质量,努力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有意义。

让我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命的长短,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密码,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无限的幸福。

-The End -

作者-恙衍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0 阅读:191
迎叶观看趣事

迎叶观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