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绿营所用之战马数量有多少,这些马又分别产自哪里?

夏夜流萤迟归 2025-02-23 14:06:12

【清代马的来源】

于历史剧《康熙王朝》有所涉猎的受众当会留意,康熙帝在盛京举行祭祖仪式并会晤蒙古诸王公之际,周培公向其举荐了姚启圣。彼时,姚启圣任职九品司厩,执掌三里河马场之事务。

在剧中所提及的“马场”,实则为清代马匹供应的源头所在。清代时期,马场的分布具有特定的地理格局,主要集中于口外区域(涵盖张家口、独石口等地)、伊犁以及甘肃等地。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东北地区虽存在马场,但其规模相对有限。东北地区的马场,更多承担着为皇帝祭祖仪式提供马匹的职责,并非清代马匹的主要产地。

在清代,马匹依据用途与来源可细分为不同类别。其一为御马,此乃专供皇帝使用之马,数量稀缺且品质卓越。其来源多为伊犁马场所产之上等战马,亦或外藩进献之贡马。其二是八旗官马,主要产自口外马场以及伊犁、巴里坤等地马场,质量甚优。其三为绿营马,大多源于陕甘地区,在品质方面较八旗官马稍逊一筹。其四是驿马,该类马来源繁杂,品质相对较低。

【清代管马的机构】

在清代,马政管理体系由三个机构协同构成,其一为兵部辖下的车驾清吏司,其二是太仆寺,其三则是内务府上驷院。

在国家马政管理体系中,兵部车驾司占据核心地位。其职能涵盖全面颁布天下马政政令,并统摄邮驿相关事务。具体而言,无论是八旗军队,抑或是绿营部队,各类军马数量的厘定均由车驾司负责。当出现马匹倒毙、缺额等情况时,车驾司依据实际状况,或采取拨补之策,或施行买补之举。

自北齐创设伊始,太仆寺便作为执掌车马畜牧事务的中央行政机关而存在。然而,历经朝代更迭,至清代,太仆寺的职能出现了显著转变。

清朝初期,太仆寺归属于兵部武库司,其执掌范围涵盖直隶、山东、河南以及江南诸省的马政、奏销与考核等事宜。至康熙九年,经朝廷商议批准,兵部位于口外的两处种马牧场转由太仆寺接管。

雍正三年,太仆寺自兵部析离独立。此后,太仆寺之核心职责为执掌口外左右两翼牧场。虽太仆寺隶属马政机构范畴,然其涉足事务颇为有限。

在清代的官僚体系架构中,内务府上驷院是一个独具特色的专门机构。其职能主要聚焦于皇家马政及车辆管理领域,按照官方典籍记载,该机构的核心职责为“掌御马之政令”。具体而言,其管理范畴涵盖京城内外总计18处马厩。

在地方各直省,马匹管理事务亦不可或缺。然而,各省在马政管理方面,并未设立专门独立的机构。马政管理职责,多由督抚兼任履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兼任情形通常不会在官员完整的官衔称谓中体现出来。

在清代诸多总督职位中,陕甘总督别具一格。其完整官衔表述为:总督陕甘等地,兼提督军务、粮饷,且负有管理茶马事务并兼任巡抚之责。于清代九大总督里,“管理茶马”这一职责仅赋予陕甘总督,为其独有之衔。

其缘由并不复杂。陕甘地区位居西北,域内多为广袤且土壤肥沃的暖温带草原区域,亦有河谷阶地,水草极为丰美;山地丘陵之间,森林郁郁葱葱;绿洲地带兼具宜农宜牧之特性。

在清朝康雍乾时期,陕甘地域战事频仍,几近连年兴兵征伐。此局势之下,朝廷政务繁杂,精力主要倾注于军事行动,实无余力于该地区筹建马场。迨至乾隆年间,国力臻于鼎盛,乾隆帝洞察到从内地调配马匹存在诸多不便之处,遂基于战略考量与实际需求,决定于陕甘地区着手设立马场,以优化军事资源配置。

陕甘地区在马匹产量方面表现突出,然而其马匹品质尚欠精良。这些产出的马匹,主要用于供应各省绿营骑兵。在陕甘众多马场中,凉州、肃州、西宁三处马场久负盛名。此外,乾隆二十六年设立的巴里坤马场,亦具有一定影响力。

在历史语境下,西北区域的军事政务与马政存在紧密关联。具体而言,陕甘总督一职需兼任茶马事务,同时,提督、总兵的职衔之中亦明确载有“总理马政”之表述。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其他各省的督抚,尽管在职责范畴内同样负有督促马政之责,然而,鉴于当地并无马匹产出,所以并未对“马政”这一职能予以特别着重强调。

八旗体系作为封建王朝直属核心力量,始终处于相对独立状态。于八旗马政管理层面,伊犁将军府担当最高管理机构。该将军府下设印务处、粮饷处、驼马处、营务处等多个职能部门,其中,驼马处专门司职八旗马政相关事务。

【清代各类马匹的数量】

在古代,马具有极高的价值,其价格始终处于高位。据非详尽统计,于全国范围内,八旗、绿营及各处驿站,最低配备要求约为各类马匹25万匹。具体而言,八旗所需马匹数量近10万匹,绿营约10万匹,而驿马则为5万匹。

此外,从相关史料数据可知,每年因衰老或疾病导致马匹死亡的比例达十分之三 ,据此推算,死亡马匹总数逾30万匹。同时,马匹价格亦有明确记载,因地域差异呈现不同价位。具体而言,山东地区每匹马售价为10两白银,山西与河南均为8两白银,江西地区为16两白银,贵州为20两白银,广东则高达22两白银。

从总体原则而言,鉴于地理区位与运输条件等因素综合作用,马匹价格呈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北方省份的马匹价格相对较低,而南方省份则偏高。其内在逻辑在于,当同等品质的马匹从北方运输至南方,因运输成本及其他相关因素叠加,致使其价格在南方市场翻倍,这一现象符合经济学中关于成本与价格关系的基本原理。

据文献所载,各省绿营之马匹数量,其情形大略如下:

在清朝时期,各省份所拥有的马匹数量呈现出不同态势。直隶省为9567匹;山东省计4989匹;河南省有3058匹;山西省达4851匹;陕西省为7807匹;甘肃省数量最多,高达26610匹。此外,江南地区为5974匹;江西省为1709匹;福建省为4468匹;浙江省为2415匹;湖北省为3203匹;湖南省为3168匹;广东省为5033匹;四川省为3942匹;广西省为2179匹;云南省为3901匹;贵州省为3694匹。

从相关数据及态势分析可知,在陕甘两省,绿营军队体系中骑兵所占比例处于高位。此情形并非难以理解,究其缘由,陕甘两省地处西北,乃彼时军事行动的核心区域。鉴于该地区特殊的军事战略地位,绿营在此驻扎的兵力规模庞大,且其中骑兵占比较高,实乃符合当时军事布局与作战需求的合理现象。

上述所呈清代马政相关阐述,仅为初步概述,尚有诸多层面未作探讨。若诸位针对清代马政存有其他疑问,欲向御史进行垂询,可通过私信方式或于评论区域留笺。

0 阅读:0
夏夜流萤迟归

夏夜流萤迟归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