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声音2023》开播后,导师阵容立即引发热议,这可是一个全新的导师阵容。但是网友对本季导师的人选提出了比较多的争议和质疑,认为整体实力参差不齐,质疑节目的选人标准。
其中,归国歌手刘宪华遭到网络上的集中抨击,被贴上“三无导师”的标签。
一是无流量。刘宪华在韩国发展多年,国内知名度有限。他虽出道于偶像团体,但并未获得太高人气。许多网友直言从未听说过他,明显不符合能吸引观众的要求。
二是无代表作。对于国内的观众来说,刘宪华鲜有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因此网友质疑他是否有足够的创作与指导经验,能否以艺术论斗技。
三是无资历。相比其他资深导师,刘宪华在歌唱领域的从业时间较短,资历尚浅。网友认为以其当前知名度与地位,不足以担当好声音导师。
但是这显然是对他发展历程的误读,也反映出国内对归国艺人的固有偏见,以及两地文化差异带来的互适期。
刘宪华在韩国发展多年,作为SuperJunior子团SuperJunior-M的成员出道,他得到了初期人气积累,但受团体活动影响,个人发展空间有限。终日重复训练和宣传行程,他的个人才华难以被观众看到。
而且与组合的队长韩庚相比,刘宪华并未获得等量关注。也许和他不擅长中文有有关吧,因此与中国观众距离感更远,在国内人气聚集较少。
2010年,刘宪华推出个人单曲《Burning》,正式以solo歌手身份出道。但多年团体活动形成的偶像印象难以褪去,后续发展并不顺利。
回到中国后,他面临从零开始建设人气的困难。
刘宪华先是在各类综艺节目亮相以增加曝光,但多年积累的综艺经验,放在中国却不被观众接受。他在韩国综艺中吃力求存的搞笑模式,如亲密接触女嘉宾,在中国综艺频频触礁,被视为“油腻”。
例如在《花样姐姐》中,刘宪华亲自为女嘉宾涂抹防晒霜,动作亲密,让人看得尴尬。
在《极限挑战》中,他让热巴帮忙塞枕头的举动也被视为越界。
在《向往的生活》里,他对女排队员的殷勤也让观众看到不适。
另外,刘宪华在多档综艺里表白女嘉宾,如告白胡可、表白陈都灵等,也被认为过于直接,使观众感到不适。
由于对两国文化差异的理解不够,刘宪华机械复制其在韩国综艺的模式,结果落入“油腻”的刻板印象。这也是他在回国发展道路上需要改进之处,才能真正适应中国娱乐环境。
与此同时,刘宪华的语言表达也遭遇质疑。他的母语是英语,韩语只能勉强应付工作,而中文表达更是一直存在问题,受到许多网友诟病。
这在以华人为主的韩国群体中不突出,回国后就成为易受攻击的短板。
刘宪华的中文发音不够标准,常常带有韩国或英语的口音。词语使用也不够恰当,经常出现语法错误或者词不达意的情况。这在他主持综艺时就会暴露出来,给观众一种不专业的感觉。
因此对于刘宪华成为《好声音2023》导师这件事,许多网友直言让他先练好中文再来做导师,否则语言问题会影响指导工作。
然而我们对于外国人的中文要求,往往与其肤色和我们的亲疏息息相关。对于白人或黑人,只要能说几句中文就会获得称赞;而相貌与我们较为接近的亚洲面孔,大众的期待就明显提高。
对于在韩国长期生活的华人艺人来说,形势更复杂。韩国民众赞扬他们韩语流利,但一旦回国,粗浅的中文却被部分人视为崇洋的表现。
然而,长期生活国外的人深谙语言习得的艰难。环境和使用场景的不同,都会影响语言的熟练程度。同时掌握多种语言的转换也是一个难点。
所以,我们不应轻视他们面临的困境,而要抱以同理心。给予时间适应、而不是以主观标准要求他们无缝切换语言能力。
类似困境也发生在其他归国艺人身上。宋雨琦和周洁琼都是在韩国发展多年后归国的艺人,由于两地文化差异,她们在中国综艺节目中的表现曾多次引发“不礼貌”争议。
以宋雨琦为例,她刚加入《奔跑吧》时,就在泥潭大战中用枕头猛拍杨颖,被认为不尊重前辈,缺乏综艺场合应有的分寸。
虽然她后来成为固定成员,但言行举止时有“过界”之嫌,如调侃郑恺的身高、和实力问题。这些直接的表达方式在韩国是正常的,在中国则容易引起争议。
周洁琼也曾在某综艺中“抢话筒”的举动被批评不礼貌,这成为她的心结。其实这也源自两国对综艺的不同要求,她在韩国养成的表演方式回国后效果不佳。
由于长期生活在韩国环境,她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还存在局限,一时难以适应中国观众的审美口味,所以需要一个适应时期。但观众的期待感和包容度都有限,使他们的回流之路充满荆棘。
但是,我们需要正视归国艺人面临的困境,不应轻易给出负面标签。理解两地文化差异,给予时间适应和成长,而不是基于先入为主的偏见评判他们。互相包容理解,才能使中韩文化艺术交流更顺畅。
一起期待刘宪华等人归国艺人的不断进步吧!也希望观众能打开心胸,给他们一个公平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