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第一批学生,如何影响这个山地大省五百年?

信韬评旅游 2024-09-27 17:09:00

正值旅游旺季的贵阳,可以说处处人山人海。以“科甲挺秀”为寓的贵阳人文地标甲秀楼、新兴的夜市太平路街区,车流如织,商贸繁盛的省府路、市府路、法院街……都是初到贵阳的网红目的地。

若是你有心在贵阳进行一场访古之旅,则会发现这些相距不远的旅游胜地,藏着众多理解贵州人文的线索。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的甲秀楼,是由江东之、郭子章等几位贵州巡抚前后“接力”建设而成。而甲秀楼的前生,是王阳明私淑弟子马廷锡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修建的“栖云亭”;太平路街区附近,藏着由王阳明浙江私淑弟子王杏落实建设的明代“高考考场”贵州贡院;如今省府路、市府路、法院街附近,当时则有文明书院、正学书院、阳明书院三大民办书院,书声朗朗,为贵州文教奠基。

贵阳南明河沿岸的甲秀楼、翠微园 是与王阳明及其弟子相关的人文胜迹。 摄影/陈伟红

勘议贵州落实科举,建设贡院的贵州巡按王杏、在栖云亭讲学三十余年的马廷锡,接力修建甲秀楼的郭子章……他们,都有着一个与贵州关系颇为密切的老师——王阳明。

王阳明在贵州修文“龙场悟道”,奠基风靡天下的阳明心学,又在修文、贵阳传道讲学,可以说改变了古代贵州的文教格局。作为一位“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明史》)的教育大家,他门下众多弟子对贵州的影响,更是源远流长。

修文县中国阳明文化园 阳明文化研学。 摄影/陈伟红

三次讲学,贵州如何传承阳明心学百年?

明正德四年末(1509),王阳明离开贵州,十二月中,贵州友人相聚于当时的贵阳城南门蔡氏楼为王阳明送行,又有一众弟子冒雪将其送到离省城数十里的龙里卫(今龙里县)。在王阳明行至离黔最后一站镇远古城时,他带着种种不舍与谢意,连夜写下书信《镇远旅邸书札》,其中笔墨殷切,涉及其弟子二十余人,这,可以说是后来天下王门弟子的第一份名单。

这些弟子,则开创了阳明心学最早的地域性学派黔中王门。

由王门弟子编撰的《传习录》 中国考古博物馆存。 摄影/吴学文

王阳明逝世后,阳明心学逐渐衍生出八大学派——江右王门(今江西、皖南西部)、楚中王门(今湖南、湖北)、闽粤王门(今福建、广东)、浙中王门(今浙江)、南中王门(南直隶,今江苏、安徽、上海的大部)、北方王门(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泰州学派(今江苏泰州市),以及——黔中王门(今贵州)。

尽管《王阳明年谱》提到了王阳明贵州弟子陈文学、汤冔(xǔ)、叶梧三人,但由于黄宗羲《明儒学案》失载等原因,作为天下王门最早的地域学派,黔中王门过去却长期未受学人关注。然而,无论是研究阳明心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还是明代贵州的文教如何兴起,黔中王门,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黔中王门马廷锡在南明河畔栖云亭讲学三十余年 这里后来建起了图中的甲秀楼。 摄影/李文博

黔中王门弟子在贵州的百年传承,便印刻在明代王阳明离开贵州后三次大的讲学运动之间,也与王阳明身后百年的地位起落所呼应。

陈文学、汤冔、叶梧是黔中王门的第一代学人,作为王阳明龙冈讲学时的亲炙弟子,是开创黔中王门的关键人物。明嘉靖八年(1529),朝廷将心学定为“伪学”,禁止天下学子讲习。三人弃官归里,以弘扬师说为己任,掀起贵州第一次讲学高潮,被称为“前三贤”。与此同时,他们还与王杏等入黔王门弟子通力合作,完成了《居夷集》《传习录》《阳明先生文录》等的刊刻。

第二代王门人物,则既偏重思想与学理,又将心学在贵州发扬光大。曾求学于蒋信时期文明书院的孙应鳌、马廷锡、李渭集黔中王门心学之大成,被尊称为“后三贤”“理学三先生”,是黔中王门第二代学人的代表。隆庆年间,王阳明被朝廷追赠新建侯后,以二代弟子孙应鳌、李渭、马廷锡在贵州讲学为揭幕,游宦贵州的诸多王学弟子一起再掀贵州讲学高潮。

黔中王门“前三贤”与“后三贤”介绍。 制图/鱼一条

明隆庆元年(1567),王阳明平反,敕封“新建侯”,明万历十二年 (1584),王阳明配享孔庙。此时王学于海内大兴。二代弟子李渭、孙应鳌、马廷锡,三代弟子邹元标等人掀起贵州第三次讲学高潮。三次讲学高潮,使得龙场(今修文)、贵阳、思南(今铜仁)、清平(今凯里炉山)、都匀一跃成为黔中王门重镇,完成了阳明心学在贵州由点到面的传播。

而黔中王门弟子的百年传承,同样少不了其与省外的文化交流。万历年间,就有泰州王门巨子罗汝芳游历龙场,江右王门名士邹元标谪戍都匀,郭子章巡抚贵州,三大王门巨匠在贵州论学授业,或治理政事、或新建书院等教育机构、或讲学不缀,深入影响了明代贵州的文教、经济、政治发展。

天下王门弟子入黔后的主要贡献。 制图/鱼一条

于是,王阳明的前后四代弟子学人,在阳明心学大兴于明代时,共同在贵州,成就了这个时间绵延至明末,空间弥布于整个贵州,对明代贵州发展产生关键影响的地方性学派——黔中王门。

从兴建书院到五大重镇

黔中王门如何推动明代贵州文教?

如果你走进今天贵州的最高学府之一贵州大学,就会在青葱校园里看到一块 “贵山书院”的石碑。这所在贵州文教史上赫赫有名,培养了“贵山三先生”等众多清代学术名家的“贵山书院”,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被改为“贵州大学堂”,是为今贵州大学前身。而“贵山书院”前身,则是一所王阳明逝世六年后(1534)建成的 “阳明书院”「初建于贵阳城东“白云庵”(今文昌路),继迁于宣慰司学(贵阳幼师),三迁于巡抚署(今省府路)」。

当时,阳明浙中私淑弟子王杏巡按贵州,陈文学、叶梧等黔中王门第一代弟子,便恭请王杏兴建“王公祠”,以作“阳明书院”。尽管当时正处于朝廷禁令心学传播的局面,王杏依然以“以激劝边人”为由,在贵阳城东创建了以“阳明”二字冠名的书院。这所中国最早的阳明书院之一,其后逐渐成为贵州文教的重地,延绵不绝,成为贵州大学的文脉源头。

‍‍‍

太平路龙井桥周边曾为王门弟子王杏 勘议落实建设的贵州贡院所在地。 摄影/陈伟红

黔中王门弟子对贵州最大的贡献,正是一代代弟子修书院、传王学,最终促成王学五大重镇,全面开拓贵州文教的历程。

王阳明入黔前后,明代官方的府州卫学增加幅度不大,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迅猛发展的民间书院教育体系。贵州明代晚期有44所书院,王阳明入黔之前有5所,入黔之间及之后,有39所,增加的速度与规模可以说与当时的浙江、江西等阳明心学重镇相比毫不逊色。

这39所书院,很多就是王阳明弟子或再传弟子在任地方官时所建。据统计,这些书院里仅有资料文献能够查明,祭祀、供奉王阳明,讲述阳明心学为主的书院,已经有21所。

王阳明入黔后贵州书院明代增长对比图。 制图/鱼一条、刘耘硕

随着书院教育的进一步推广,王门弟子在贵州形成龙场、贵阳、思南、清平、都匀五大王学重镇,点亮了贵州各处的文教星火。

龙场,是如今公认的王学圣地,王门祖庭,自王阳明之后,不知有多少王学弟子、文人墨客拜访阳明洞。“龙冈书院”则在此后数百年间被反复重建,更见证了修文近代教育的变迁。贵阳,是阳明心学在贵州传播的重心。正是在这里,阳明心学得到了官方的认可。文明、阳明、正学、栖云……一所所书院铭刻着王阳明及其后学弟子讲学传道的历程。

明嘉靖九年(1530),贵州思南人田秋奏请朝廷在贵州独立设乡试考场,对贵州文教发展居功至伟。前述推动建立阳明书院的王门弟子王杏,则勘仪落实了贵州开科乡试,促成一段薪火相传的佳话。

如今人流众多,商贸繁盛的大十字周边 过去曾是黔中王门弟子贵阳讲学的重心。 摄影/陈伟红

万历年间随着黔中王门弟子第三次讲学运动逐次兴起的思南、清平、都匀三大王学重镇,则见证了贵州文教由点及面,向全省扩展的进程。

王门二代弟子李渭,在思南求仁书院讲学二十余年,更有江西、湖南等王学客籍弟子慕名求学;被莫友芝誉为“贵州开省以来人物冠”的孙应鳌,在清平连建学孔等三所书院,开拓地方教化;江右王门领袖,王门三代弟子邹元标,赴谪都匀后讲学不缀,其弟子陈尚象则在都匀建“南皋书院”,讲学达20余年之久,开拓少数民族地区文教发展。

正是在诸多心学弟子传播以心学为主旨的儒学中,贵州民风逐渐 “与齐鲁并”。从王阳明龙冈开讲奠基贵州书院体系,到四代弟子鼎立开拓贵州文教的百余年间,黔中王门的努力,成为贵州文教勃然而兴,从文化的边缘后发赶上的重要动力。

黔中王门五大重镇及主要讲学书院。 制图/两个黑眼圈、鱼一条

据贵州大学张明教授统计,明代贵州1720余名举人中,王阳明之前仅有350余人,王阳明之后则有1360余人,增加约4倍。明清以降,贵州更是以“六千举人、七百进士、二状元、一探花”的济济人才,在西南大放光彩。

天下王学,如何成为联结贵州与中原的“文化桥梁”?

明代时,湘黔滇驿道成为贵州沟通外界最为重要的通路。它同样是联通西南与中原大地的文化之路,串起了湖南、贵州、云南等诸多省域的文化交流。如是种种黔中王门弟子与天下王门持续不断的互动交流,本身就是贵州作为西南枢纽的一个缩影。

这种交流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王阳明“贵阳讲学”时刻。贵州提学副使毛科、席书先后邀请王阳明到贵阳讲学。明正德四年(1509),王阳明接受席书邀请,主讲贵阳“文明书院”始论知行合一,席书亲率书院弟子二百余人“以所事师礼事之”。王阳明与席书可谓亦师亦友,席书后来可以说为黔中王门,乃至天下王门的兴盛崛起贡献颇多。

位于今天贵阳大十字附近的文明书院旧址。 摄影/陈伟红

此后途经贵州的王门弟子,更是成为了贵州与周边地域产生文化交流,乃至中原与西南文化沟通的重要使者。

譬如,王阳明入黔经过兴隆卫时,贵州按察副使朱玑(云南蒙化人)邀请他写了《重修月潭寺建公馆记》,而朱玑的两个儿子朱克相、朱克明,则在王阳明龙冈书院时期前往拜学。朱氏一门乃云南“世家巨族”,对心学在云南传播影响甚大。泰州学派罗汝芳经黔入滇任右参政,不但与贵州本地学子密切交流,在云南任职时更“政暇集士夫于书院”讲习阳明心学,如是种种,让儒学逐渐融入了西南边地的人文脉络,阳明心学也成为了地方文化底蕴的一部分。

贵阳南明河畔的翠微园,王阳明在此留诗交游。 摄影/张晋铭

又如,从黔中王门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人物交往的角度上看,楚中王门,正是与其交往最密切的其他地域王门学派。

贵州建省以来,就经由水路驿传交通,与湖南产生密切联系,王阳明入黔、出黔时都经过湖南。楚中王门开创者蒋信、冀元亨,便曾前往贵州龙场拜师王阳明。后来蒋信提学贵州,执掌一方教育,修缮龙场阳明祠、文明书院,又新建正学书院,推动贵州文教发展,黔中王门三大重要人物李渭、孙应鳌、马廷锡都曾从学这位王学巨匠。

在贵州交通逐渐通达,王门弟子满天下的大时代里,黔中、楚中、江右、泰州等不同王门的学者之间,往返交流互动愈加频繁。孙应鳌“遍交罗念庵、胡庐山、邹颖泉……诸巨公,反复切劘(mó)”,李渭与湛甘泉、耿氏三兄弟、罗汝芳等王学名家相互论学……而当孙应鳌、李渭等黔籍王门弟子走出贵州为政一方之时,也注重知行一体,将王学思考诉诸于实绩之间。

王阳明在贵阳曾写就 “他年贵竹传遗事,应说阳明旧草堂”的诗句,在镇远时则勉励其弟子“努力进修,以俟后会”,可见其对自身学说的自信和对弟子后传的殷切期望。时隔五百余年后,当我们再度以黔中王门百年延承,回望贵州文教史上开科取士、兴建书院、科举大兴等一个个“关键时刻”,王阳明和其弟子对贵州的影响,一直声回响转,经久不息。

站在东山上,眺望贵阳百年文脉。 摄影/陈伟红

文 | 后果

图片编辑 | 陈金鱼

设计| 九阳 鱼一条

首图|陈伟红

封图 | 李文博

审稿专家

张明

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副教授

贵州大学“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

参考资料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贵州卷》顾久主编 中华书局

《地缘、血缘与学缘的交织——

中国人文与自然境域中的王阳明及阳明学派》

钱明等著 孔学堂书局

《王阳明与黔中王学》 王晓昕 著 人民出版社

《心·学·政:明代黔中王学思想研究》 陆永胜著 中华书局

过化与施教——王阳明的讲学活动与黔中王门的崛起 张新民

王阳明与黔中王门的书院讲学运动 张明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0 阅读:0

信韬评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