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皇宫里,皇帝老儿的生活简直让人羡慕。
金碧辉煌的宫殿、精美的服饰、山珍海味的食物,一切都显得那么奢华。
但你可能想不到,就连上厕所这样的小事,在明清皇宫里也有着严格的规矩和讲究。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明清皇宫里的厕所,看看这些皇家设施到底有多精致。
明清两代,皇宫的厕所叫法都不一样。
明朝时,皇宫内廷的厕所被称为“便溺之所”或者“西茅”。
别看这名字听着随意,其实里面的设施可一点儿都不简单。
史料记载,明朝的厕所一般设在乾清宫左右廊庖、隆宗门外的北司房等特定区域。
这些地方远离皇帝和妃子们的住所,既方便使用,又不会影响皇宫的庄严和美观。
到了清朝,皇宫的厕所变得更加讲究,被称为“净房”。
一听这名字,就知道和“干净”脱不了干系。
清朝的净房主要用于存放皇帝、妃子们用的便器——“官房”。
这些官房平时放在净房里,需要时由太监或宫女取过来,用完后清理干净再放回原处。
整个过程井井有条,充分体现了皇家对卫生和秩序的严格要求。
不仅如此,皇宫里还有供太监、宫女等下人使用的“便盆”。
这些便盆相对简陋,材质和做工都比不上官房。
从“便溺之所”到“净房”,从“官房”到“便盆”,名字一叫出来,等级高低立马就分出来了。
明朝皇宫:简陋中藏着“小心机”
明朝皇宫的厕所虽然叫“茅房”,但设施一点也不简陋。
首先,明朝的厕所大多是独立的茅房建筑,虽然简单,但也能遮风挡雨,比露天厕所强多了。
其次,明朝的厕所已经开始使用草纸作为卫生用品,这在当时已经算是比较先进的做法了。
不过,明朝的草纸也有讲究。
普通宫人用的草纸由蜜抄司负责制造,质地比较粗糙;而皇帝用的草纸则精致得多,质地柔软,由杭州进贡或者内宫监专门抄造。
为了保持环境整洁,明朝皇宫还会定期组织人员清理厕所粪便,每个月初四、十四、二十四都会进行一次大扫除。
这种定期清理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皇宫环境的整洁。
清朝皇宫:奢华与秩序的典范
到了清朝,皇宫的厕所设施更加完善,使用流程也更加规范。
清朝的厕所主要以便器为主,存放便器的房间就叫“净房”。
净房一般位于各宫院的配房或者小屋中,环境幽静,布置典雅。
清朝便器的种类繁多,材质和做工都十分讲究。
皇帝、妃子们用的官房,材质大多是木制或者锡制,外形精致,有的还雕刻成壁虎形状,栩栩如生。
这些官房不仅仅是实用的便器,更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而太监、宫女等下人用的便盆,则相对简陋,材质大多是陶瓷或者木制,做工也比较粗糙。
为了减少异味和污秽,清朝便器内通常会放置炭灰或者松香木末。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异味的功能,能够有效改善厕所的环境。
在使用流程上,清朝皇宫也有一套严格的规定。
当皇帝或者妃子需要用便器时,由宫女或者太监将官房从净房里取出来,摆在净房或者卧室旁边的夹道中。
这个夹道是专门为放置便器设计的,既隐蔽又方便。
用完之后,太监或者宫女会立刻将便器清理干净,重新放回净房。
为了避免异味扩散,官房在运输过程中还会用黄布套包裹起来。
更有意思的是,皇帝出行的时候,也会配备特制的便器。
比如,慈禧太后去西陵的时候用的“如意桶”,不仅做工精美,还配备了精美的马桶座圈和把手,方便慈禧太后使用。
从便器的材质、外形,到便器的使用流程,清朝皇宫的厕所都体现着皇家的奢华与精致。
管理与人员:等级森严的制度
在皇宫中,负责厕所管理的太监和宫女各司其职,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分工体系。
太监们主要负责官房的日常管理和清洁工作。
每天清晨,太监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他们需要仔细地清洁每一个官房,确保其干净无异味。
为了达到卫生标准,太监们还会使用特制的香料和消毒剂进行熏蒸和擦拭,以消除任何可能存在的细菌和异味。
太监们的职责不仅限于清洁,他们还需要定期检查官房的设施,确保一切正常运作。
如果发现任何损坏或问题,他们必须立即上报并安排维修,以确保皇帝和妃嫔们能够随时使用。
宫女们则主要负责取送便器、铺设油布等细致的工作。
她们需要时刻待命,随时准备为皇帝、妃嫔们提供周到的服务。
宫女们的细致和耐心是她们工作的核心,她们不仅要确保便器的清洁和卫生,还要在铺设油布时做到整齐划一,以免影响皇帝和妃嫔们的使用体验。
宫女们在工作时必须保持安静和谦卑,她们的工作虽然繁琐,但却是对皇帝和妃嫔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服务的体现。
为了避免男女混用的尴尬和不便,清朝皇宫中男女厕所是分开设置的。
这种设置不仅体现了封建社会对男女有别的严格区分,也反映了皇宫中等级森严的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皇宫的安全和秩序,皇宫中还设有值班室,供值班太监休息。
值班太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他们不仅要巡视厕所区域,还要关注整个皇宫的安全状况。
故宫的便盆去哪儿了
1924年11月5日,一个寒冷的秋日,紫禁城的大门在一声沉重的吱呀声中缓缓关闭。
18岁的溥仪,这位曾经的天子,带着几箱细软,踏上了离开故宫的马车。
随着故宫博物院的成立,一场大规模的清理整顿工作随即展开。
工作人员如蚂蚁搬家般忙碌着,他们需要清点、整理、归类数以万计的文物与日用品。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被认为“不够高雅”或“无关紧要”的物品遭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皇室成员使用的各式便溺用具。
这些便溺用具,从普通的夜壶到精致的马桶,有的由上等瓷器制成,绘有栩栩如生的山水花鸟;有的则由纯金打造,镶嵌着珍珠玛瑙。
它们本应是研究皇室日常生活的珍贵实物证据,却因为与“排泄”相关而被视为低俗之物。
有的工作人员带着几分厌恶,将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物品随意丢弃;有的则怀着对旧王朝的怨恨,将其砸得粉碎。
还有一些侥幸保存下来的,也被藏匿在深宫的角落,蒙上了厚厚的灰尘。
所以,后人在参观气势恢宏的故宫时,常常会产生疑惑:这么大的宫殿,难道没有厕所吗?
这个误解就这样不知不觉间在民间流传开来。
结语
明清皇宫的厕所,虽然只是皇宫生活的一个小小缩影,但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窥探古代皇家生活的独特视角。
从简陋的茅房到精致的净房,从粗糙的草纸到奢华的官房,从杂乱无章到井然有序,明清皇宫的厕所见证了古代宫廷生活的变迁,也反映了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了解了明清皇宫厕所的真实情况,更感受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以及封建王朝的奢华与威严。
明清皇宫的厕所,不仅是皇家生活的必需品,更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象征。
从名字到设施,从管理到使用,每一个细节都透着皇家的威严和精致。
今天的我们,或许很难想象古代皇帝上厕所的场景,但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让我们更加贴近那段遥远的历史,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