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叙政局剧变以来,原有的地缘政治格局被打破,各方势力纷纷重新谋划布局。以色列军队频繁对叙利亚境内目标发动空袭,仅 14 日上午,就以 “防止‘恐怖分子’在战略区域站稳脚跟” 为由,出动战机进行 4 轮 17 架次空袭。这种军事行动背后,是以色列对自身安全边界的不断拓展诉求,以及对叙利亚新政权态度的试探。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中东之行,重点围绕叙利亚问题展开。与土耳其的会晤中,双方宣称就叙未来图景达成广泛共识,还透露已与 “叙利亚沙姆解放武装” 进行 “直接接触”。美国此举无疑是在调动资源,试图保护其在叙利亚及整个中东地区的利益,延续其在中东事务中的影响力,防止因叙利亚政权更迭而出现权力真空,进而损害其战略布局。
土耳其同样动作频频。埃尔多安表示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将继续打击叙境内 “恐怖分子”,同时其驻叙使馆时隔 12 年重新开馆,这一举措显然是在为叙过渡政府站台,彰显其在叙利亚局势中的存在感和影响力,进一步巩固其在地区事务中的地位,也为后续在叙利亚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介入奠定基础。
俄罗斯也不甘示弱,副外长波格丹诺夫与 “叙利亚沙姆解放武装” 建立联系,首要任务是确保俄在叙外交和军事设施安全,维持其在中东的军事投射能力。俄罗斯在叙利亚有着长期的战略利益,从军事基地到地缘政治影响力,都不容许受到损害,因此积极与新的权力主体接触,寻求稳定与合作的可能。
在这一系列动向中,有两大关键问题成为外部势力博弈的焦点。其一,叙利亚新政权对以色列的态度至关重要。以往巴沙尔政府是伊朗主导的 “抵抗之弧” 重要成员,叙利亚是伊朗支持黎巴嫩真主党的关键通道。如今新政权上台,其态度将深刻影响以伊两国在中东的博弈态势。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希望与叙过渡政府 “建立关系”,但同时划出 “红线”,不允许叙利亚对其构成威胁。伊朗则将叙新政权与以色列的距离视为决定自身态度的关键因素,甚至期望用抗击以色列作为共同目标拉拢 “叙利亚沙姆解放武装”,以维护 “抵抗之弧” 西翼。
其二,叙利亚库尔德武装问题是另一大焦点。美国支持的库尔德武装控制着叙东部大片地区,而土耳其支持的 “叙利亚国民军” 控制着北部地区。美国视库尔德武装为打击极端组织 “伊斯兰国” 的关键力量,土耳其却将其视为国内反政府组织的分支而多次越境打击。美土在这一问题上的矛盾逐渐显现,未来双方如何博弈,将极大影响叙利亚的内部稳定和领土完整。
叙利亚的过渡进程充满艰辛与挑战。叙过渡政府虽释放出愿与国际社会建立联系的信号,但必然存在亲疏差异。土耳其被视为当前变局的最大 “赢家”,未来将在叙局势中扮演关键角色,也将承受更多斡旋压力。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普遍期待叙利亚能通过尊重人民意愿、和平对话解决争端,建立包容性政府,实现局势好转。
叙利亚要实现稳定发展,新政权需应对诸多挑战。一方面要避免陷入地区纷争的泥潭,保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姿态;另一方面要努力摆脱美西方制裁,吸引国际援助和投资,开启重建进程,同时妥善解决人道主义危机,促进民生发展,拿出一套让国内各派别接纳且获国际支持的重建路径。只有这样,叙利亚才能在多方势力的博弈中,艰难地走向和平与稳定,重拾昔日的繁荣与安宁,让这片古老的土地再次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