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当当网)
一个女人的一生,是女儿,是学校的优等生,也可以是时尚杂志的编辑,亦或是一个失败的小说家…… 这么想来,其实一个女人的一生,是可以有很多种身份的。
亦如美国著名女诗人,小说家西尔维娅.普拉斯笔下的这本《钟形罩》中女主角埃斯特,在一个古怪又沉闷的夏天,19岁的她着急地想要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她的位置。
而整本书的内容,恰恰就是埃斯特的寻觅之旅,或许内容读起来是枯燥的,失望的,丧气的,却也从中看到了社会对女性的严苛期待,觉醒的女孩们着急地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她一直都在努力地反抗着,想要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可控起来。虽然凌乱,却十分真实。亦如很多生活中的我们可能会遇见的很多个令人喘不过气的瞬间。
我们也曾这样过,我们也曾努力地想要改变些什么,我们也曾证明自己的价值,我们也曾在不停地失望中,无数次地拯救自己。
01标签,那是别人给自己贴上的
书中的埃斯特,从小到大都是优等生,生活中她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学习,也是通过学习不断地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人。所以埃斯特的身上,是妈妈的好女儿,是一个优等生,也是时尚杂志的编辑,是一个乖乖女,也是所有人心中优秀的存在。
所以她应该是优秀的。当她被通知她没有 入选小说家的培训班的时候,她的母亲觉得不太敢和她说。当她出门在外的时候,母亲的交代是不能逾矩。
当她在与现实不停地碰撞之后,开始出现崩溃的情形后,母亲的反应是太难以置信了,觉得女儿为什么要这么对她,女儿应该是让她最放心的人。
……
诸如种种,在埃斯特的身上,有很多别人对她的各种期待。所有的期待中,唯独少了那份来自自己对自己的期待。大概也是因为如此,埃斯特在现实生活的闯荡中碰壁了。
曾经那些令她引以为豪,给她带来很多称赞的标签,在她与其他人接触后,发现自己唯一的骄傲在别人眼中是多么不值得一提。大概也是因为这场遇见,才刺激了埃斯特去思考,她生命中最想要追寻的到底是什么?
别人加在自己身上的标签,都是别人的看法。对于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打算给自己贴上什么样的标签,那才是来自对自己真正的认可。
这份来自己的认可,是每个人漫长人生中不停地救自己于水火的精神支柱。
02声音,那是自己想让别人听见的
一个人开始觉醒的标志是什么呢?我想是,让别人听见你的声音。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见,自己的声音总是被忽略。家庭中,当父母提出的要求与一个女孩自己想要的东西相悖时,孩子的声音是被淹没的。
一个女人,在家庭的付出中,为了丈夫,为了孩子,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也是经常被忽略了。总觉得,为了其他成员好,自己牺牲一下也没事。
职场中,很多女性的声音也是经常被淹没在日常的工作中的。
慢慢地,一个人的存在感就轻了,一个人的意义感就被消磨了。就像书中埃斯特,最后生病了,母亲也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硬把她送到精神病院去。她觉得自己是可以靠自己痊愈的,却被理解为不配合母亲的做法。
她拒绝医生的休克治疗,因为这样会对她的身体产生副作用。可是没人听她的,都当她是不配合治疗。
哪怕她在治疗期间遭遇不公平的对待,没有人愿意听她说,因为在她看来,她又犯病了。
或许,原本埃斯特的症状没那么严重的,却在身边所有人的忽略中,渐渐地变成了一个不正常的人。
不管是谁,其实,我们都是希望在与他人的接触中,对方可以认真地倾听自己的声音,倾听自己的想法,哪怕有不对的地方,还是会期待对方听了再说。
可是,这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我们的大多数人,还是会活在自己的认知里,活在自己的认为中,活在自顾自的想法中。
03活着,那是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的
所谓活着,期待的并不单单只是靠着一口气。我们都想按照我们的想法,选择我们喜欢的方式过自己的一生。
就像书中的埃斯特,当她来到更大的世界,看到更多的可能后,她会感慨曾经的自己是多么渺小。
适当的时候她也想放纵自己的情绪,做那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被耳中那些个“不可以”的声音充斥着。
她也想去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然后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那样的人生,才是最惬意的。
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特别是女孩子们。
直到今天,我们不可避免地看到女孩子身上被加上的那些隐形的枷锁,让很多的女性朋友最后都只能沦为平淡。
可是,有一天,当岁月老去,当我们回首半生,我们是否会为曾经那些让步觉得可惜呢?
我觉得吧,不管是何种选择,活着,如果可以就活得漂亮些,拼尽一切努力把每一天都活好,剩下的,就都交给时间去评价。
虽然完全的自由是一种奢侈,但愿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活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至于那些隐形的钟形罩,它们无时无刻不存在着,会让我们在很多个人瞬间觉得很无奈,失去自由,那就继续加油,让自己拥有打开这个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