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的政区划都有哪些变化?结合地图了解一下

时事是个球 2025-02-16 03:27:19

1961年,湖北只有六个市,它们分别是谁?它又是如何发展成今天布局的呢?

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省的行政区划变化,就像一场宫斗大戏,精彩非凡。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时,湖北省在武汉建立人民省政府,管辖黄冈、大冶、孝感、沔阳、荆州、襄阳、宜昌、恩施八大专区,此时的湖北省像是一条高高跃起的鲤鱼,是湖北最初的行政结构。很明显,当时的十堰和神农架,并不在湖北,二者是在次年才从陕西省划归湖北,成立郧阳专区。这样,湖北省的大体框架基本确立。那么十堰和神农架,为何要划归湖北呢?

其实郧阳专区在很长时间里都归属于湖北地区,在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郧西县是湖北省第一个解放的县,为了便于管理,这部分地区就归属陕南行署管理。直到新中国成立,全国形势稳定之后,才在1950年重回湖北。说起郧阳专区,绝对是兵家必争之地,它南跨荆襄、北枕商洛、东抚南阳、西掖汉中,只要握住这里,就能控制四大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到了1951年,刚成立不久的沔阳专区就消失在历史长河,它的地盘被荆州、孝感和大冶三个专区瓜分。而刚刚回到湖北的郧阳专区,也被襄阳专区一口吃掉。这样做或许是因为郧阳专区刚刚成立,行政上还不好正常运转,才由襄阳专区代为管理。

1952年,沔阳专区的命运也发生在大冶专区身上,它的地盘被孝感专区和黄冈专区吞并,孝感一跃成为当时数一数二大土地大户,和今天的不小点孝感市,真是天壤之别。不过好景不长,孝感也开始瘦身,其北部的随县被襄阳吃掉,黄安被黄冈吃掉,到1960年孝感专区更是整个被武汉市吞并,彻底悲剧了。此时的湖北省,辖区内只有六大专区,和现在的行政区划完全不同。彼时的孝感委屈啊,就算当不成胖子,至少也给留点活路啊。看到孝感如此凄惨,于是1961年国家又复设孝感专区。

这一下,孝感又支棱起来,感觉又行了。然而仅过了四年,1965年孝感就面临了大刀阔斧的修剪,其南部辖区被砍,和黄冈南部的一部分,组成了咸宁专区。也是在这一年,被襄阳代管了14年的郧阳专区,终于重出江湖,恢复了“独立”的行政地位。

此时神农架林区完全归属郧阳专区管辖,然而神农架位于多市交界的地方,周边山区原属于多个县管辖,林业管理不便,效率也十分低下,不利于神农架的开发。于是在1970年,国家直接设立神农架林区,由省政府直接管辖。虽然神农架林区,在1972年曾短暂归属宜昌专区,但经过改革后,它很快又再次恢复省直辖。不过这并不是神农架林区的终点,到1976年,这块香饽饽又重新归属郧阳专区,到1983年再次变成省直辖。神农架林区也有些撑不住了,我难道是一个皮球吗?被踢来踢去。众位大哥表示,你可不是皮球,而是香饽饽,不说你的林业资源,仅仅是旅游资源,就让多少人眼馋呢。

在神农架林区频繁换主的同时,武汉市也在积极扩张。1975年武汉市吞并了孝感专区的汉阳和咸宁专区的武昌,市区范围扩大。不少人唏嘘感慨,要是武汉市胃口再大些,咱今天也是武汉人了。可能是听到了这些群众的呼声,1983年武汉市再次扩张,吞掉孝感的黄陂和黄冈的新洲,面积再次扩大。

在这段时间里,其它行政区划没有太大变化,最多就是改个名字,把专区变成市。值得一提的是,在1983年,恩施专区被改名为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而恩施地区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省内唯一地盘比较稳定的地区,妥妥的吃瓜群众一枚,坐姿角落里欣赏着湖北省内的宫斗大戏。而另一个变化,则是黄石专区的鄂州县变成鄂州市,彻底独立出来。

到了1993年,孝感经过连续不断的修剪,地盘已经今非昔比,名字也从专区变成了孝感市。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也改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盘依旧稳的一批。

1994年,郧阳专区也开始改名,这次改名比较彻底,不但专区改成了市,郧阳也变成了十堰。随着十堰市的成立,湖北行政区开始大调整。襄樊市吐出随州市,荆州专区则是大吐血,只留下了一小块荆门市,其余地盘被划分成了荆沙市以及天门、潜江、仙桃三市。不过这只是暂时调整,到了1996年,荆沙市改名荆州市,荆门市则吞并北部荆沙进行扩容。也是在这一年,咸宁专区的阳新县被黄石市吞并,两年后咸宁也专区也改成了咸宁市。

到了2000年,已经被砍的七零八落的孝感再砍一刀,其广水市被随州市代管,再次让孝感体验到心痛的感觉,我又不是拼多多,凭啥都来砍我?不过这也是最后一刀了,随着孝感区划的定型,整个湖北省的行政格局也彻底稳定下来,直到今天。

0 阅读:3
时事是个球

时事是个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