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养鹅夜间防鼠策略,红外感应装置,散养场专用,千万注意漏洞
在养殖的世界里,鹅作为一种常见的家养禽类,有着独特的价值。鹅不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其羽毛可以用于制作羽绒制品,在养殖行业中占据一定的地位。不过,家养鹅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尤其是散养场的鹅,在夜间容易受到老鼠的侵扰,这可给养殖户带来了不少麻烦。
我有个南方的朋友老李,他在广东的一个小乡村搞了个鹅散养场。那里地势平坦,气候湿热,周围有不少农田。老李养的鹅那可多了,在散养场里自由活动。可是啊,每到夜间就出问题。刚开始,老李没太在意,觉得老鼠也就是偶尔捣捣乱。可是过了几个月,他发现鹅的死亡率开始上升,而且很多鹅都受了伤,身上有不少牙印。仔细一观察,发现原来是老鼠在夜间频繁活动,咬死了不少小鹅,还对成年鹅造成了伤害。
这种情况在其他地区的散养场也时有发生。比如说北方的张大哥,在河北的一个小村落里养鹅。那儿的地势是那种有点起伏的小山包,周围是树林子。张大哥的鹅也是散养着,到了夜间,老鼠就成了很大的威胁。南北地域不同,环境也有差异,在南方湿热的夜晚,老鼠更加活跃,而且在南方的散养场,可能有更多适合老鼠藏身的杂草之类的;北方的冬天干冷,老鼠有时候为了找吃的也会冒险冲进散养场,而且北方夜晚气温低,鹅在夜间如果受伤或者被骚扰,可能会因为应激反应而生病。
那为什么老鼠这么爱在夜间攻击家养鹅呢?一方面,老鼠是夜行性动物,夜晚它们的视力和嗅觉都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便于寻找食物。另一方面,散养场的鹅在夜间活动范围广,相对集中,对于老鼠来说是个很好的“食物来源”。而且啊,养鹅场环境比较复杂,有很多角落、缝隙,为老鼠提供了很好的藏身之处。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现在有一种红外感应装置,专门针对散养场在夜间防鼠。这种装置原理很简单,它能够感应到一定范围内的热量移动。老鼠在活动的时候,会散发出热量,当热量移动到装置设定的感应范围内,装置就会启动。有的红外感应装置是发出强光来惊吓老鼠,老鼠一看突然有这么强的光,就会赶紧跑开;还有的装置是能发出一种频率比较低的声音,这个声音对老鼠有很强的威慑力,老鼠听到就会害怕。不过呢,这种红外感应装置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千万要注意其中的漏洞。
就拿老李来说吧,他听别人说这个红外感应装置好用啊,就买了一批回来安装。刚开始还真挺有效果的,老鼠的活动好像减少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问题就出现了。因为他的散养场有一片草丛,老鼠特别聪明,发现这个红外感应装置能探测到的范围有限,就绕着装置活动,还是在散养场里面找机会靠近鹅群。而且,到了下雨天,潮湿的环境有时候会让装置出现故障,感应就不灵敏了。这就说明啊,在选择红外感应装置的时候,得考虑到地域差异。在南方这样的湿热地区,装置的防水防潮性能一定要好,而且要覆盖更广的感应范围。
再说说张大哥在北方的情况。张大哥看到老李用了这个装置,也想试试。可是他忽略了一个东西,北方的散养场有时候会堆放一些干草用来保暖。老鼠特别喜欢在这些干草堆里打洞做窝,而红外感应装置是安装在地面附近的,对于干草堆里的老鼠就很难防范。而且啊,在北方的冬天,夜晚气温很低,装置的电池耗电特别快,有时候没到一个月就得换个电池,这成本又增加了不少。
从这就能看出来,虽然红外感应装置对于家养鹅夜间防鼠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要真正做好防鼠工作,还得采取其他措施。比如说,可以在散养场周围种植一些有驱鼠作用的植物。这里我就给大家说说几种不同的植物。首先是大蒜,大蒜有一股浓烈的气味,老鼠不喜欢。在散养场周围种一圈大蒜,老鼠闻到这个味道就会躲得远远的。还有薄荷,薄荷有清凉的气味,蚊虫不喜欢,老鼠也对它避而远之。不过呢,有些冷门的植物也有很好的效果。像芸香,这是一种有特殊香气的植物,它散发出来的气味对老鼠有驱赶作用,而且芸香比较耐旱,在北方比较缺水的散养场就比较合适。还有石蒜,它的花朵和叶子都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对老鼠有毒性,老鼠不会轻易靠近。还有一种叫泽漆,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茎和叶子含有一种汁液,这种汁液的气味能驱赶老鼠。
但是种这些植物也不是那么简单的。种多少合适呢?这得看散养场的面积大小。如果是几十亩的小散养场,可能周边种一圈大蒜就能有一定效果,但如果是一百亩以上的大散养场,可能就不够用了。而且,还得考虑到不同季节这些植物的生长情况。比如薄荷,夏天长得茂盛,驱鼠效果好,到了冬天可能就枯萎了,那就要想办法补充其他驱鼠措施。
除了植物,养殖户还得注意散养场的日常管理。比如说,定期清理散养场的杂物,老鼠喜欢在这些杂物堆里藏身,把杂物清理干净,就会减少老鼠的藏身之处。像老李的散养场之前有好多废旧的铁丝网和一些废弃的纸箱,这些地方都是老鼠的爱巢。把它们的清理干净后,老鼠的活动空间就被压缩了。还有就是要保持散养场的地面干燥,特别是南方的散养场,潮湿的地面更容易吸引老鼠。如果发现有老鼠洞,要及时封堵。
再看看网友分享的一个例子。有个网友在浙江的一个小村子里养鹅,他的散养场靠近一片竹林。本来以为鹅在竹林旁边好玩,能自己找虫子吃,结果老鼠都从竹林里窜出来。他开始也是用红外感应装置,但是效果不太理想。后来他发现,在竹林周边种上了一些艾草,老鼠的活动就减少了。因为艾草有特殊的气味,老鼠不喜欢。而且他每天晚上都会在散养场里走一圈,拿着手电筒照一照,老鼠一看到有人来就跑开了。这个网友的经验就告诉大家,防鼠不能只靠一种办法,要多种方法相结合。
另外,我们还得关注一下养殖的时间元素。比如说,在养鹅的前3个月,小鹅比较脆弱,这个时候老鼠对小鹅的威胁最大。所以在这个阶段,要加强防鼠措施,不仅要安装好红外感应装置,还得派人夜间巡逻。到了鹅养了1年的时候,鹅群相对稳定,自身抵抗力也比较强一些了,这个时候可以适当调整防鼠策略。而如果养了3年以上的老鹅,可能它自身的防御能力更强,但是它的活动范围也更固定,这也可能会成为老鼠的“突破口”。
对于南方的散养场来说,因为湿热的气候,微生物繁殖快,如果不及时处理死鹅的尸体,那气味就会吸引老鼠,而且湿热的环境也更适合老鼠生存。所以在南方的养殖户要更加注重卫生管理。而北方的养殖户在寒冷的季节,要注意给散养场的鹅保暖,不能因为保暖而忽视了老鼠的防范。比如,有些养殖户为了给鹅取暖,会在鹅舍里堆放很多柴火,这就可能会给老鼠创造机会。
这里我再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红外感应装置使用的小细节。有个养殖户在安装红外感应装置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周围环境的遮挡。在南方的一些散养场,周围有很多树木,他安装的装置在白天被树叶遮挡了部分视线,到了夜晚,感应范围就大打折扣了。所以安装装置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高度和角度,确保没有太多遮挡。
在养鹅的过程中,家养鹅夜间防鼠确实是个大问题。红外感应装置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它。还得从散养场的环境管理、植物的种植、日常的管理以及结合当地的地域特点等多方面去综合考虑。每个地区、每个散养场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防鼠方案。
那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当地有没有发现什么特别有效的民间防鼠小妙招呢?大家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说不定能给其他养殖户一些启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