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12月2日,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应邀访问中国,与中国外长王毅在北京共同主持了第七轮中德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
双方进行了长达3小时的深入交流,围绕中德关系、中欧合作、俄乌冲突以及贸易争端等议题展开了讨论。
在会谈中,贝尔伯克不准中国援俄,中方送上两句忠告。
不准中国援俄
贝尔伯克在访华前的言论表明了她的强硬立场。
她指责中国通过经济和武器援助支持俄罗斯,这一行为据称“违背了欧洲的核心利益”,并表示将在此次访问中就此问题向中方施压。
此外,贝尔伯克还提到,在欧盟与中国的贸易争端中,特别是在电动汽车关税问题上,她希望中国能够作出妥协,并采取更加“建设性”的态度。
这些言论不仅让外界对她的访华之行感到担忧,也使得本次会谈在议题设定上充满对抗的意味。
然而,中国早已多次重申,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中方始终秉持中立立场,致力于劝和促谈,从未向冲突方提供过武器。
针对贝尔伯克的指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进行了明确驳斥,强调中俄之间的经贸往来属于正常范畴,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应受到外界干扰。
毛宁还直指西方国家的“双重标准”问题,质问为何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的贸易往来未受到质疑,而中国却成了指责的对象。
这样的表态不仅展现了中方的坚定立场,也反映出对西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选择性批评的深刻不满。
在会谈中,王毅外长进一步阐述了中方的立场。他强调,中德合作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不应受到第三方的干扰。
王毅指出,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中德关系作为重要的双边合作关系,应避免被冷战思维所影响。
中方劝告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王毅向贝尔伯克提出了两句忠告:第一,中德关系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应受第三方影响;第二,国际竞争应当公平,而不是零和博弈。
前者旨在强调中德合作应独立于外部因素,避免因地缘政治的复杂性而偏离正常轨道;后者则直接回应了当前中欧贸易争端,特别是电动汽车关税问题。
贝尔伯克对此表示,德国重视对华关系,并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此外,贝尔伯克还特别提到,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表明德国在某些领域对中国的立场有所认同。
然而,尽管在关税问题和气候合作上表现出一定的合作意愿,贝尔伯克在俄乌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仍未改变。
她强调,德国将继续支持乌克兰,并希望中国能够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推动和平进程。显然,这一立场与中方的中立态度形成了明显对比。
此次会谈也揭示了中德关系的潜在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两国在经济、气候等领域的合作潜力依然巨大,中方也表现出愿意通过对话解决分歧的态度。
尤其是在电动汽车关税问题上,中方始终积极推动与欧盟的谈判,并希望通过合理协商解决争端。
然而,另一方面,双方在俄乌冲突等重大国际议题上的根本分歧却难以弥合。
德国作为欧盟的核心国家,在地缘政治上更倾向于追随美国的步伐,而中方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接受外界的施压。
从贝尔伯克的表现来看,她的强硬言辞更多地受到德国国内政治压力的影响。
当前,德国政坛动荡,朔尔茨政府的执政联盟陷入危机,未来几个月内可能面临大选。
在这样的背景下,贝尔伯克此次访华既是为了展示德国在外交事务上的强硬姿态,也是为巩固其国内政治支持的一种策略。
与此同时,朔尔茨政府还需在大国博弈中平衡对中关系与对美关系的双重压力,这使得中德关系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
尽管此次会谈未能完全弥合双方的分歧,但中方的两句忠告传递了重要信号:中德关系的未来发展,取决于双方是否能够超越地缘政治的干扰,坚持平等对话与互利合作。
中国的立场非常明确,在涉及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不会因外部压力而妥协。
同时,中方也表明了通过对话解决分歧的积极态度,特别是在关税问题和全球性议题上,愿与德国及欧盟保持沟通。
总体而言,此次中德会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双方的理解,但也凸显了两国在战略认知上的差异。
未来的中德关系,既面临挑战,也充满机遇。
作为世界重要经济体和国际事务的关键参与者,中德两国在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全球合作方面依然拥有巨大的潜力。
只有通过持续对话、相互尊重,双方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找到共识,共同为全球稳定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