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挖开刘罗锅墓葬,棺材打开后专家直呼:野史根本不可信!

卿文 2024-11-14 14:39:40

宰相作为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权力顶峰,可以说是除了皇帝最至高无上的存在,也是受到争议最多的一个职位。

说起宰相,就不得不提到清朝的阁老刘罗锅,与纪晓岚、和珅是同一时期的人物。

关于刘罗锅的形象,根据民间形容,他是个身高只有一米六的佝偻小人,聪明睿智,与和珅斗智斗勇。

刘罗锅的名气大到专门以他为原型专门制作了一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足以见他的形象多么深入人心。

可直到科考队打开刘罗锅的坟墓后却大为震惊,专家直呼野史根本不可信。那科考队员究竟发现了什么,刘罗锅的墓穴又有着什么秘密?

平平无奇的墓穴

1958年,国家科考队接到了一个重大任务,他们要前往山东省高密市白家庄,寻找一位大人物。

这个人物来头可不小,在普遍都不会读书识字的年代,他却堪称是家喻户晓的存在,是戏剧里的常客,更是街头巷尾最喜欢提起的大人物——清朝宰相刘墉。

刘墉死后,他的陵墓一直没有被发现。

正巧当时国家编辑史料时资料有所缺失,想到刘墉的墓中应该能够有所发现,就希望科考队能够找到刘墉的陵墓,帮助完善历史信息。

根据史料记载,刘墉死后选择回到故里安葬,白家庄就是他的故乡。

因为白家庄山林众多,大家不好确定刘墉的具体位置,科考队员就展开地毯式搜寻,每天天不亮就爬起来拿着地质雷达在山林间穿梭。

可是半个月过去了,科考队一无所获。整个山林都快被他们掀个底朝天了,刘墉的墓连个影子都没找到。

不得已,科考队只好登门拜访白家庄最老的长者,希望能够从他身上获得什么线索。

老者仔细回想,还真让他想到了一个地方。

说他记得小时候家中长辈曾告诉他,林后有一片小溪流,沿着小溪流的到西边能看到一个衣冠冢,不仔细找根本发现不了,科考队去那里可能能找到一些线索。

死马当活马医,即便心中觉得毫无可能,科考队还是出发了,他们一路弯弯绕绕终于来到了老者所说的小墓旁边。

这时一个队员突然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这看似不起眼的小墓竟然有一个盗洞!

大家一下子就振奋起来了,难道是刘墉不想后世挖掘自己的陵墓,故意掩人耳目做成这样不起眼的位置,避免被人发现?

科考队经过一番仔细考察,发现这个陵墓与史书中记载有相似之处,但是位置偏了——这个墓更靠西,应该是刘墉妻子单氏之墓。

不过已经找到了妻子的墓,就说明刘墉的墓近在眼前了,大家一路往东探,终于发现了刘墉的坟墓。

刘墉的坟墓规格更大了些,整体由土制成,是金顶子坟,很是坚固,但总体透露出一股朴实无华的味道。

跟来凑热闹的村民一看科考队真的找到了刘墉的坟墓,顿时炸开了锅。

其中有些人就起了坏心思,觉得刘墉墓地里肯定有无数金银财宝,如果自己能够先科考队一步进入坟墓,那岂不是发财了?

于是村民薛成烈召集了几个胆子大的村民,一行人趁着月色拿着铁锹就来到刘罗锅墓前,摩拳擦掌准备开干。

村民们没有相关经验,忙活一晚上什么都没得到。

毕竟面对的是坟墓,他们心中都有些发怵,突然薛成烈感觉坟墓传来阵阵阴风,吓得他撒腿就跑,这场“盗墓”行动也就宣告了结束。

科考队第二天听闻这件事放声大笑,这可不是什么闹鬼行为,而是坟墓与地面的通风反应。

不过这件事也提醒了科考队员,这个坟墓不易挖掘,立马向上级汇报,调来了大型挖掘机器。

随着机器一下下挖掘,刘墉的坟墓终于重见天日。大家迫不及待立马冲进了墓穴,直奔主墓室,可眼前的景象却让人大失所望。

空空如也的墓穴

只见空空荡荡的主墓穴正中放着一个已经腐烂的棺材,木板七零八落地掉在一边。周遭也没有什么金银珠宝,都是一些普通的陪葬品。

只有一旁的箱子里,队员发现了一串佛珠,按照磁质、五色、直径一公分的特点不难看出,这串佛珠是用于上朝的朝珠,配置极好。

那这到底是不是刘墉的坟墓呢?科考队长走到棺材前仔细观察,这具尸骨远远超出了常人的尺寸,小腿骨很长,经测量大概为75厘米。

一般小腿骨能达到75厘米的人,身高应该在一米九至两米左右,可是刘罗锅不该是一个身高不足一米六的佝偻老汉吗?

大家带着疑虑继续探寻,在墓中又发现一枚带有刘氏字样的印章和一个上朝时用的笏板,根据这两个物品的规格确定了这个坟墓的主人确实是刘墉。

可为什么刘墉的真实形象与史料记载完全不同呢?

真实的刘墉

所以历史上的刘墉究竟是什么样子?

在刘墉陵墓被发现之前,由于“刘罗锅”这一形象太过深入人心,就连史学家都把它当成了历史上那个宰相刘墉,对刘墉实际形象的考察少之又少。

回到北京后,科考队翻阅了大量资料,终于还原了刘墉真正的历史形象。

根据《清史稿》的记载,刘墉是一名廉政为民的清官,自入朝以来一直以清廉的形象示人。

他不畏权贵,一心为民,上任短短几年就为百姓们解决了不少冤假错案,严惩贪污受贿行为,可以说一心都扑在了勤政上。

如此兢兢业业的刘墉自然引来了他人的不满,首先就是那些贪官腐败们。

有了刘墉在,他们再也不能像之前那样放肆的贪污受贿,满腔愤怒无处发泄,他们就想了一个侮辱刘墉的好方法。

他刘墉不是一向标榜自己清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这些贪官偏偏要在民间传播他腐败无为的流言,彻底坏了他的名声。

“罗锅”也是对刘墉形象的一种摸黑,这个由来也很是搞笑。

《清史稿》中曾写到,刘墉因为多日奔波劳碌整个人都累的直不起腰,一次上朝时太过疲惫,只能佝偻着述职。

乾隆皇帝看到刘墉如此疲惫的样子,觉得很是好笑,便想逗逗刘墉,给他出了一个谜语“后辈更比前辈高”

刘墉略一思索,“辈”与“背”同音,便猜到了皇帝是在打趣自己直不起腰来,于是就大声回答道:“罗锅!”

此后,“刘罗锅”便成了刘墉的外号。

这个一开始的玩笑通过贪官的添油加醋,硬生生把刘墉形容成了一个身高不足一米六,整个人充斥着圆滑与刁钻,滑稽可笑的刘罗锅。

而这个形象经过口口相传,已经成为了人们提起刘墉的第一印象。

直到21世纪刘墉的陵墓被找到,墓穴打开后人们才发现,这是一场长达百年的对刘墉的羞辱。

根据史学家还原,真正的刘墉哪里是一个一米六五的猥琐老头,应该是一个身高接近两米,玉树临风的好汉。

而关于刘墉贪污受贿的流言也因为陵墓的发觉不攻自破了,除了那串朝珠以外,刘墉的墓跟寻常百姓别无二致,只是多了些书法作品。

书法也只是为了记载了一些当年为官他在朝堂与各个官员周旋的故事。

虽然刘墉的书法造诣很高,但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氧化,这些书法作品也毫无价值,只能证明刘墉确实不像有些人说的那般不堪。

结语

随着刘罗锅的坟墓重见天日,大家对刘墉的形象才逐渐由黑转白,一个更真实的刘墉出现在大家面前。

刘墉本是才华横溢,身高两米的清廉好官,平时唯一的乐趣就是写写书法,却在他人的抹黑下成为了一名丑角。

更可怕的是,连史学家都被这些传言迷惑,要不是刘墉的坟墓出土,刘墉还要遭受更多人的耻笑。

这也警示我们不能仅仅听他人的传言就给一个人下定论,眼见为实,具体的真相还是要靠自己去探索。

0 阅读:0

卿文

简介:喜欢听故事的,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