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地:泺口黄河渡口
历史:起源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泺口汇源街因汇源醋坊得名,南北泺口十余家醋坊鼎盛一时。1915年信诚酱园的洛口醋与茅台酒同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成为济南人引以为傲的国际名片。1956年19家老字号醋坊公私合营成立泺口玉兴酱园,1985年获国优银质奖,2015年入选山东省非遗。
推荐理由:古法酿造的洛口醋以高粱和地瓜干为原料,历经"稀醪酿酒、手工扒缸、陈酿增香"三道工序,琥珀色的醋液挂碗如蜜,酸中带甜。搭配济南名吃九转大肠,醋香去腥解腻,堪称鲁菜灵魂伴侣。
【甜沫唐】

产地:天桥区义合街
历史:起源于明末清初田姓粥铺的"添沫",因灾民添水续碗得名。清乾隆年间纪晓岚与乾隆对诗"吃块白面馍馍,喝碗五香甜沫",使其名声大噪。甜沫唐第四代传承人唐松涛坚持凌晨三点手工熬制,保留"小米面+胡椒"的传统辣味配方,2021年入选济南非遗。
推荐理由:清晨来一碗小米面熬制的咸粥,点缀花生、菠菜、粉条,搭配油旋或油条。甜沫唐国棉四厂店保留老济南味道,清晨6点便排起长队,是本地人舌尖上的乡愁。
【葡萄软月】

产地:天桥区益康食品厂
历史:1980年代益康食品厂融合广式月饼工艺与济南本土风味首创,2012年入选济南市非遗。1985年研发1.25升大瓶饮料获国家专利,成为山东民航班机指定饮品。
推荐理由:手工包制的葡萄软月用新疆红提和内蒙马铃薯泥做馅,外皮松软如云朵,内馅甜润不腻。中秋时节,老济南人提着牛皮纸包的葡萄软月走亲访友,是传承三代的节日仪式感。
【北园大卧龙莲藕】

产地:鹊山龙湖湿地
历史:种植历史超1800年,三国时期《魏略》记载"济南郡有莲藕之饶"。明清时期北园莲藕与蒲菜、茭白并称"明湖三美",乾隆南巡时赞其"水晶雪藕胜江南"。
推荐理由:生长在黄河与小清河交汇处的湿地,莲藕肉质脆嫩无丝。生吃如水果清甜,凉拌脆爽,炖煮后绵密粉糯。北园莲藕宴的"水晶藕盒",外酥里嫩,是鲁菜经典。
【济南甏肉】

产地:天桥区制锦市
历史:起源于元代,用陶制甏罐慢炖而成。清光绪年间蔡记甏肉米饭铺首创"甏肉+香米饭"搭配,1930年代成为济南干饭铺标配。
推荐理由:蔡记甏肉米饭铺的甏肉肥瘦相间,吸饱老汤的豆干、面筋、海带结层层叠叠。搭配香米饭,淋一勺卤汁,是老济南人最爱的"碳水炸弹"。
【黄焖鸡】

产地:天桥区泺口镇
历史:1930年代吉玲园首创"百草黄焖鸡",深受山东省主席韩复榘青睐。1990年代福泉居改良工艺,2011年杨铭宇黄焖鸡米饭从泺口走向全国,2017年进军美国市场。
推荐理由:选用三黄鸡现炒现焖,酱香浓郁的汤汁浸透鸡肉,搭配青椒、香菇。杨铭宇黄焖鸡米饭从泺口走向全国,每锅用20种香料炒制,是天桥区走出的国民美食。
【老济南扒蹄】

产地:天桥区朝阳街
历史:孟家扒蹄始于1937年,传承文升园"罐儿蹄"技艺。1982年孟老先生推三轮车沿街售卖,用28味中药老汤卤制6小时,皮酥肉烂脱骨。
推荐理由:孟家扒蹄用老汤卤制6小时,皮酥肉烂脱骨,色泽红亮。搭配甜沫或油旋,是济南人年夜饭桌上的硬菜。
【周记扒鸡】

产地:天桥区天成路
历史:1980年代周广河在平阴县创立,融合德州扒鸡"酥烂脱骨"工艺与济南酱油卤制特色,2010年迁至天桥区发展。
推荐理由:周记扒鸡选用散养土鸡,用28味中药卤制,鸡肉酥软脱骨。老济南人买扒鸡必配"凤爪",啃完手指留香。
【杨氏梨膏糖】

产地:天桥区北坦街道
历史:传承魏征"梨汁熬糖"古方,区级非遗项目。清咸丰年间杨家人用莱阳梨汁与甘草、薄荷等8味中药慢熬8小时,手工切块。
推荐理由:用莱阳梨汁与甘草、薄荷等8味中药慢熬8小时,手工切块。喉咙不适时含一块,清凉润喉,是老济南人的"天然润喉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