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不是迷信,而是一种智慧,一门学问

流年似水温柔 2024-11-29 13:15:36

弘一法师说:信佛,信的不是神灵,而是因果;学佛,学的不是迷信,而是智慧。

很多人,可能会崇拜偶像,崇拜权威,或者对很多东西是一知半解又或者人云亦云。

但不能因为人云亦云的东西就去迷信,很多不明就理的人理所当然的认为学佛就是迷信了。

在生活中,很多人把求神拜佛,但真正的去了解的人有多少,每逢过年过节,去寺庙求拜的人不少,平常也不少人求佛菩萨办点这事办点那事。

但是佛陀传授,要皈依的是教理,不是迷信他本人,不需要人们的崇拜,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明灯,觉悟就是佛,教理就是法。

不依赖任何人,皈依自己,以自己为海岛,不从外得,不从他得,做到自心,自证,自悟,自觉,佛陀传授的是证悟的经验,可以称为渡船。

很多人将他视为精神寄托,认为向他祷告就会有用。

但是要是学过的人都知道,经常用指月的手指,过河的木筏去指代,他只是指出了一条路,告诉你方法,根据这个经验,就能离苦得乐。

很多人,只是把他当成了救世主,烧香拜佛,各种规矩,就是不按他的方法去实践。

你要知道为啥,会制定那些规矩,那些规矩的由来,在佛陀之前,是没有那些规矩的。

南先生认为,佛学即宗教非宗教,即哲学非哲学,即科学非科学,个人也比较认可。

佛学强调的法无定法,一切法都是缘起或因果的产物,是因材施教,因时制宜和因地制宜的,并不存在高高在上、统一不变的法义。

没读佛经前,肯定会认为物质世界是真实且永恒不变的,但读了佛经,就知道一切皆为虚幻泡影,世界上的事物处于不断变化,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

会发现以前的观念很多都不对,会发现这个世界远比想象的更加神奇,更能让人打破现有的认知。

就比如说看到一只碗,但碗里并没有水,但是碗在制造的过程中需要水,没有火,但需要火来烧制,没有空气,但需要空气助燃,还需要工人,需要千万相的切入,如果把这一切都归还于大自然,归还本源,那这个碗就不存在了。

这碗是不能独立存在,是需要一切法相依而存,一切法都是互相依赖、会生死存亡。

一法存在,代表所有法存在,一切法存在,代表一法存在,也就是此中有彼,彼中有此。

为什么说佛学中经常说五蕴皆空,不都是一个道理吗?

但是又说,真实存在吗?一切又都真实存在。

这也不是虚无,在心灵的世界,可以没有庸俗的烦恼,没有争斗,没有罪恶,当不再执着世间的无常,明白一切痛苦的根源在于自私自利和放不下,心中就会展现清净美好的世界。

经常还说静能生慧,就禅定或者冥想,都是借由内观进入深沉的思考,观想,和宇宙产生共振、同频。

还有关于道德上的,一个人有完善的道德,既能利于自己,也能利于他人,配合定,让内心处于平静、安宁、专一的状态,自然就能去除潜伏性烦恼,根除内心烦恼,以达到开智慧的条件。

再看一套理论,就是其他的都是有神或者多个神,人们要崇拜、祈祷、信仰,期望得到恩赐和救赎。

但佛不是万能的,他只是觉悟者,不能直接赐给我们解脱,他只是教导我们向内求,需要自己努力证得,自己发现生命的真谛,不依赖外在的神的力量。

佛也不是裁决者,不会说谁上天堂,谁下地狱,都是由自己的决定的,这更像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达到圆满境界的人格,所以才有人人都有佛性。

更是倡导积极的人生观,以佛性、阿赖耶识、业力、因果等衡量人生的价值。

就比如因果,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那人就知道避恶趋善,就比如业力,世界的美丑、人生的苦乐皆由众生的业力所招致,那人就应该净化意识,不起恶念。

但现在很多人都把佛学迷信化了,通过烧香拜佛、祈求神灵保佑获取现世庇佑、消灾,去寺庙旅游,也都是当成了旅游景点,只看到了建筑、佛像和香火,却忽略了本质。

要知道,烧香拜佛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能说你尊重、崇拜偶像,更多要做的是摒弃自己的恶念,学会自度,这才是积极的人生,佛经里,很多已经说得很清楚,就看自己能理解和实际做到哪一步。

佛教是教育。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佛是觉者,所说的一切经,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