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没有几年的时间,两位卫生部副部长就在这一年被撤销了职务,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毛主席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很生气,但这个决定却并非是毛主席在气头上的冲动决定,而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
因为在此前的数年之间,毛主席就曾对他们的问题多次提出过批评,并要求他们要“加强中医工作”,但他们却依然不愿改正,终于在1955年因为“轻视歧视中医、鄙视祖国文化遗产”、导致“卫生工作曾经一度受到很大的损失”而被撤职。
废止旧医案说起这件事情背后的根本原因,无非是中西医之争,而这个争端其实存在许久,并非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的。早在1929年时,汪精卫就挑头掀起了一场废除中医的风波,并正式通过了《废止旧医案》的议案,企图一举抹杀中国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中医,由西医取而代之。
而起草这份议案的人名为余云岫,他当时担任公立上海医院医务长,在医学界颇具话语权。但有意思的是,余云岫回国担任该职务前,曾在日本大阪医科大学留学。
余云岫在这份议案之中的表述,绝口不提“西医”二字,有意规避国人对“洋玩意儿”的抵触心理。却将更具国人认同感的“中医”改称为“旧医”,使消灭中医之举更符合当时革新的浪潮。汪精卫更是在此时,直接将消灭中医包装为迎新除旧的“革命”,顿时引起国内中医界杏林中人的强烈不满。
余云岫当时批判中医所持的观点一共有三点:
第一,余云岫认为中医理论没有科学依据,是无稽之谈。例如当时的医学界无法证实经络的存在,“精、气”之说更是肉眼无法看到,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更是被视为玄学,更加虚无缥缈。
余云岫的这个观点在当时看来,似乎有一些可取之处,但真实的情况却是,人类科学固然可信,但也并非没有边界,很多事情都要随着人类科学不断发展才能解释。例如“天圆地方”、“地心说”,在西方不也曾经一度被视为科学吗?所以,仅凭一个观点就想将中医置之死地不可取;
第二,余云岫认为中医确实有治病之功,但这是建立在经验之上,而并非是中医了解医理。他认为,在中医发展过程中,一种药材的作用是经过几十次、几百次,乃至几千次的使用,才判断、总结出这种药材的药效。
而那些掌握了这些药材药效的中医们,只会凭借过往的经验,见到那种病症,就使用那种药材,是按部就班的经验之举,而无研究进步的空间。但真实的情况下,即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遇到一些西医束手无策的病情时,中医依然能够与时俱进,继续发挥巨大作用,余云岫的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第三,余云岫认为中医在科学化的过程中,盲目的排斥西医,这是一种不思进取的做法。但问题在于,排斥西医是不对的,难道一举将中医消灭,这种做法就正确吗?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为了抵御这场消灭中医的浪潮,上海全市罢业、上海中医罢市,请愿团进京请愿,引起了全国的响应,这才算是保住了中医的传承。
再起波澜然而,废除中医之心仍然活跃在不少人的心中,只是暂时失去了先机,无法继续发作罢了。时隔十余年之后的1950年,废除中医的声音再次高涨,昔日起草了《废止旧医案》的余云岫再次站了出来,提出中医这种封建残留思想不应该走进新社会。
按理说,当年余云岫提出废除中医的提议,就遭到了激烈的反对,最终无疾而终。时隔多年以后,余云岫再次故技重施,不应该再受到追捧。但事实恰好相反,余云岫的提议不仅再次得到不少人的支持,而且支持者之中还有两位卫生部的副部长,他们分别是贺诚和王斌。
正因如此,中医制度开始了改革,中医师的考核之中增加了西医内容的考核,而且一次性就增设了三科,导致大多数中医失去行医资格。此举虽然没有当年要废除中医那么直接,但情况其实也差不多,随着中医不断的萧条,西医自然趁机壮大,中医的生存土壤越来越少。
1953年,毛主席得知中医的处境之后,对他们进行了一次严厉的批评。毛主席熟读历史,博古通今,对中医在过往的历史之中所发挥的作用了解甚深。但毛主席不是因循守旧之人,他之所以支持中医,与自己的亲身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毛主席在井冈山期间,曾患上一次非常严重的疟疾,尽管毛主席当时已经服用了卫生员千方百计弄来的抗生素,但抗生素不是神药,也有治不好的病,没能改善毛主席的病情。最终还是傅连暲给毛主席把脉,仅用几副汤药就药到病除,令毛主席很快就康复了。
毛主席长期随军征战,基本上没有休息的时间,尤其是长征期间,毛主席的身体负荷达到了极限,精神上的巨大消耗和身体上的饱经风霜,终于让毛主席累倒了。随军的西医给毛主席用了不少西药,却始终不见起色。
最终也是中医李鼎铭帮助毛主席恢复了身体,通过针灸、推拿等中医传统治疗手段,配合中药的调理,这才帮助毛主席恢复了身体。此后,毛主席的身体并未因此留下病根或者产生副作用,长期在延安的高强度工作下,依然能够游刃有余。
所以,毛主席本人很清楚中医的优点,根本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一无是处,更谈不上是残留的封建思想。但毛主席的这次严厉批评却没能让他们立刻意识到错误,依然固执己见,两年后被毛主席撤销了卫生部副部长的职务。
而在毛主席的支持下,中医在新中国得到了大力发展,赤脚医生也大量出现,令全国各地偏远地区的百姓也能看上医生了。最重要的是,中医的价格低廉,可以用最少的钱治好病,受到全国百姓的一致好评。
但毛主席也不全面排斥西医,而是采取兼收并蓄的策略,充分融合中西医的优点,而不是捧起一边,按下另一边。
不得不承认,中医有优点,治病方式温和,可以温养身体,改善体制,治标更治本。但西医也有优点,尤其是在外科方面,可以快速解决问题,对一些突发的急性病有奇效。如果两种医学结合,自然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这才是毛主席希望人民在医疗方面能够得到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