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世时,为什么对次子毛岸青避而远之?毛主席用心良苦

一位小兵的历史 2023-09-13 15:00:03

前言:

毛主席一生为新中国的革命事业呕心沥血,而他家族中的许多成员也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堪称满门忠烈,这其中有他的手足兄弟,有他的一生挚爱,亦有他的亲骨肉,至亲离别之苦单经历一次就足以使人痛断肝肠,然而这样的痛苦,毛主席却经历了多次。

在毛岸英牺牲后,毛主席只剩下了毛岸青一个儿子,经历了失子之痛,想必毛主席会更加疼惜这个“独子”,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毛主席却有意对毛岸青避而远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颠沛流离的童年:

毛岸青是主席的子女,这样的身份听起来是如此的令人艳羡,然而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这样特殊的身份却意味着他们要经受更多的苦难。

毛岸青出生于1923年,是杨开慧生下的第二个儿子,在昏暗的小屋中,杨开慧轻轻摇晃着怀中的婴儿,口中唤着“岸青”,这个名字是毛主席亲自取得,寓意着他能像隔岸生机勃勃的青草一样,富有生命力,永远象征着希望,这是毛主席对儿子的期许,更是对中国革命的美好愿望。

而刚满一岁的哥哥毛岸英也静静坐在母亲的身边,三人挨在一起,简陋的屋子也变得如此温馨。

当时正值军阀混战割据之时,国家局势动荡,风云变幻莫测,杨开慧若有所思的望着窗外,此时她最挂念的便是毛主席,为了“打倒列强除军阀”,国共展开了第一次合作,毛主席为了民族革命事业,只能忍痛离开妻儿,远赴广州。

为了能更好的照顾孩子,杨开慧也毅然选择留在上海,用柔弱的肩膀支撑起了家庭的重担,在杨开慧的细心操持下,家中一切事务被料理的井井有条,好在夫妻二人并没有分开多久,八七会议结束后,毛主席就与杨开慧一同返回了湖南长沙,此时杨开慧又生下了小儿子毛岸龙,一家五口团聚在一起,纵然条件艰苦,但生活仍充满希望。

然而幸福总是稍纵即逝,1927年,毛主席在秋收起义后就离家上了井冈山,原本想同去的杨开慧最终为了照顾母亲与孩子,只好继续留在长沙进行革命工作,她一边照顾着三个幼子,一边发展着地下党组织,坚持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但是噩运还是降临了。

1930年,杨开慧悄悄回到板仓探望母亲和孩子时,不幸被特务发现并被逮捕,她作为毛主席的妻子自然成为了反动派的头号目标,由于毛岸青年纪太小,所以躲过了一劫,并未被抓入狱中,时年八九岁的毛岸英则一同被关进牢房,眼睁睁的看着母亲受着非人的折磨,虽然最后他被营救了出来,但是三兄弟却永远失去了母亲。

在狱中,已经奄奄一息的杨开慧仍然坚韧不屈,教导毛岸英一定要坚强勇敢,和反动派斗争到底,而毛岸英也牢牢记住了妈妈的教诲,并把这一切都讲述给了弟弟,这也给毛岸青带来了巨大的思想冲击。

在母亲牺牲后,三兄弟被转移至上海的一所幼儿园中,可没想到,特务再一次查封了幼儿园,兄弟三人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于是毛岸英只好带着两个弟弟过上了流浪的生活,小小年纪的毛岸英四处给别人当苦力赚钱,毛岸青则负责照顾年幼的弟弟,可由于条件奇差,毛岸龙因患病得不到及时医治而夭亡。

这让毛岸英与毛岸青悲痛不已,而此时两人又在报纸上看到了叔叔毛泽覃牺牲的消息,亲人接连去世的噩耗让幼小的兄弟俩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与无力,但他们却时刻牢记着母亲的教导,即使身处绝境,也要积极乐观,坚毅勇敢!

好在1936年时,党组织成功找到了兄弟俩,毛主席在听闻此消息后,激动万分,但他却没有选择立刻见见儿子,而是把二人送到了苏联留学。

离别之苦:

在留学期间,毛岸英与毛岸青格外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非常用功刻苦,毛主席也常常写信询问二人的情况,还给毛岸青寄过不少书籍,这其中蕴藏着毛主席对儿子深深的牵挂与厚望。

毛岸青比哥哥回国晚一些,1947年,学成归国的毛岸青第一次见到了父亲,当年那个嗷嗷待哺的小娃娃如今已成长为风华正茂的青年,毛主席不禁潸然泪下,而毛岸青在与父亲相见的那一刻,压抑心中多年的情感也终于释放,他哭着抱住了毛主席,父子俩就这样紧紧相拥着,在场之人无不动情落泪。

不久后,毛主席便送毛岸青去农村劳作学习,在村子里,毛岸青化名为杨英寿,绝口不提自己的真实身份,在村民眼中,毛岸青就是一个吃苦耐劳的热心肠的小伙子,大家都很喜欢他,甚至还有些舍不得他离开。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毛岸青回到北京,由于他有留苏的经历,所以便担任起中央宣传部的俄文翻译,既是自己擅长的领域,又能陪伴在父亲身边,毛岸青非常满足,但是上天再一次开起了玩笑。

1950年,朝鲜战场传来噩耗,毛岸英同志牺牲了,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般击中了毛岸青,毛主席更是悲痛万分。

毛岸青从小便与哥哥相依为命,他是由哥哥照顾大的,兄弟两人自出生便没有分开过,无论是乞讨做苦力,还是读书留学,两人总是在一起,当初失去母亲时,毛岸英坚强的给毛岸青讲述母亲的事迹与精神。

对于毛岸青来说,哥哥是他的榜样,也是他的精神支柱,如今,哥哥却与自己阴阳两隔,这让毛岸青遭受了重大的打击,于是他一病不起,精神也或多或少的受了刺激,刚刚失去了大儿子,如今二儿子又患上了心病,毛主席也感觉到了如山的压力,他选择把毛岸青送到苏联治病,并嘱咐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多照顾一下他。

由于国内事务繁多,毛主席只好作出这个决定,一是为了不影响战事与工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见者伤心,毛主席一生无愧于人民,但他却对子女有深深地愧疚之情,而对毛岸青、毛岸英的愧疚感则更甚。

在他们经过的每一个重大节点,毛主席都缺席了,如今看到毛岸青,毛主席就会想到英年早逝的杨开慧与毛岸英,所以他只好选择尽量避而不见毛岸青,这也是在保护儿子,这条路太苦了,毛主席不想再让苦难中成长的毛岸青再出什么意外。这样的痛苦除了毛主席,没有谁能感同身受。

后半生:

不过毛主席却时刻关心着毛岸青生活的一点一滴,并且还曾鼓励他“勇敢追爱”,当时的毛岸青疾病缠身,身体很虚弱,所以他虽然对嫂子刘思齐的妹妹邵华有爱慕之情,但是却不敢表露心迹,最后还是毛主席让他勇敢地去试试。

没想到邵华也对毛岸青倾心已久,两人很快便确定了终身大事,而毛主席也欣慰不已。活泼开朗的邵华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毛岸青的阴霾,在妻子的影响下,毛岸青渐渐也走出了阴影,变得外向了一些。

两人还孕育出一子,毛岸青终于再一次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在毛岸青的晚年,他最喜欢在屋子里安静地读书,党组织为其提供了最高的待遇,但是毛岸青却始终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作风。

2007年,病魔终究还是夺走了他的生命,毛岸青终年84岁,他走出了时间,到了那个可以和父母兄弟团圆的世界。

2 阅读:781

一位小兵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