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幅员辽阔,不论是饮食习惯还是生活水平,都存在着差异。就80年代而言,城市生活水平要远强于农村。
80年代初,城市工人的月工资基本在三四十元左右,虽然工资不高,但解决基本的生活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蔬菜、水果大多都是每斤几毛钱,猪肉、羊肉每斤也就一元多,不到两元钱。85年的新鲜鸡蛋每斤才1.29元。
牛奶每斤6毛多,纯手工豆腐每公斤不到5毛钱。好大米每斤是0.17元,食用油每斤8毛钱,精白粉每斤0.22元。
1986年广州市平均每人每年消费猪肉约26公斤、植物油6.6公斤、牛羊肉4.08公斤。当时的广州市民,对“吃”更是越发讲究,比如1986年中秋节时,广州市场上以品质优良著称的“清平鸡”,每公斤涨到20元钱,却依然在节日期间大火,一天卖出1700只。还有每公斤2元的“优质多维营养米”,是年9月一个月里卖出1800吨……
这种“营养水平”,在今天看似乎不算啥,放在当时,却堪称鹤立鸡群:1986年的广州市,市民每人每月基本收入是109元,而在同一年,全国城镇居民每月的平均收入才76元。
广州居民每月的猪肉消费,比全国平均水平多8公斤,牛羊肉消费多1公斤,家禽消费多9公斤。1987年来广州“体验生活”的著名影星杨在葆,走访了一些广州工人家庭后,也发出一声由衷感慨:“相比其他地方,就好像天天在过年。”
到了80年代末,城里人的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长,物价也水涨船高,但幅度并不大,人们的追求已不单是吃了。
八十年代还经常吃咸鱼,豆鼓,特别香又下饭。现在的人都说没有营养,也不卫生,渐渐的吃的人也少了。
烤红薯也是常吃的主食,那时候红薯都种上千斤的,收番薯时的情景很记忆犹新!
要吃到肉只有等过年,所以感觉那时候的猪肉非常的香!不过现在的猪确实没有那个年代饲养的时间长,那时候都是年猪,就是养一年,平时吃些家庭厨房洗涮的泔水,掺一些磨面粉剩下的麸皮和少量玉米料。
因此,现在人们觉得猪肉不香了,吃的频繁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猪的饲养方式变了,现在是“工业化”养殖,产肉量有了保证,口味自然就要差一些,“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大家也不能太挑剔了。
1980年代,那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年代,也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年代,那是一个人人都想过上美好的生活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