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们的中医朋友党伟利主任!
春天一到,气温逐渐升高,不少患有抽动症孩子的家长发现,孩子的抽动症状又开始频繁起来。一方面,学习任务加重,孩子精神压力增大;另一方面,春季阳气上升,气候多变,孩子的肝火容易旺盛,脾胃也容易受到影响。

中医讲:“肝主筋”“脾为后天之本”。
当肝脾出现失调,孩子的身体就像失去平衡的天平。肝失疏泄,气机不畅,筋脉就容易受到影响,导致抽动症状出现;
脾胃虚弱,无法运化足够的营养,身体得不到充足滋养,也会加重抽动情况。
那该怎么办呢?家长们可以给孩子准备一杯疏肝健脾的 “3 芽饮”。食材
谷芽 2 克、麦芽 2 克、稻芽 2 克。

做法
把谷芽、麦芽、稻芽清洗干净,一起放进砂锅里,加入适量清水。先用大火把水烧开,接着转成小火慢慢煮 20 - 30 分钟,然后关火,等放温了给孩子喝。功效
谷芽能健脾开胃,麦芽可行气消食、疏肝理气,稻芽能健脾和中。这三种芽搭配在一起,既能调养脾胃,又能帮助肝气疏泄,为孩子的身体提供充足营养,缓解抽动症状。
当然,这个食疗方只是日常调理的一种方法。如果孩子抽动症症状比较严重,家长一定要及时带孩子找专业医生,进行辨证调理。就像下面这个例子。
肝脾失调,抽动加重我曾经接诊过一个 8 岁的小男孩,上小学三年级。最近家长发现孩子挤眉弄眼、耸肩的次数明显增多,还时不时清嗓子。带去检查,诊断为抽动症。

刻诊:孩子面色发黄,舌苔白腻,脉象弦滑。询问得知,孩子食欲不好,吃饭不香,肚子还老是胀胀的,大便也不太正常,而且情绪很不稳定,容易发脾气,晚上睡觉还多梦。
辨证:综合判断,这是典型的肝脾失调症状。
脾胃虚弱,食物不能正常消化吸收,导致食欲不振、腹胀、大便异常,身体缺乏营养,所以面色发黄;肝木克脾土,肝气不舒畅,引发情绪烦躁、睡眠不好,进而加重抽动症状。
于是我开方: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鸡内金、炒谷芽、炒麦芽。
(中医用药一人一方,未经辨证,切勿套用)
这个方子以逍遥散为基础,柴胡能疏肝解郁,白芍可养血柔肝,当归能补血活血,三者一起调节肝气,让肝气顺畅;
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健脾益气,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鸡内金、炒谷芽、炒麦芽消食开胃,帮助孩子消化食物,改善饮食情况。
我嘱咐家长,把药材加水煎好,每天给孩子喝一剂,分两次服用。同时,让孩子每天保证 1 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少玩电子设备,每用眼 30 分钟,就休息 5 - 10 分钟,并且多做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
调理效果
1 个疗程(4 周):孩子情绪稳定了一些,发脾气的次数变少,食欲有了明显改善,睡眠质量也提高了,入睡更快,梦也少了,挤眉弄眼、耸肩的频率降低。
2 个疗程:孩子面色变得红润,情绪平稳,食欲正常,大便规律,抽动症状明显减轻,整体状态好了很多。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好历害的.中医们能天天出来宣传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得有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心态。中医己经做了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只是古人不知不觉中的做,而今天中医是以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为荣。不仅中医们自己要做,还要所有人都要做,还才是中医们天天跑出来宣传中医的原因。(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