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色芳华》里,刘畅被打板子的情节让人印象深刻。
县主要回长安了,临走前告诉刘畅,自己在长安等他。
刘畅没说什么,但当何惟芳离开刘家后,他却气愤地指责父亲害死了她。
他甚至揭露了父亲贪图何惟芳嫁妆的事实,这使得父亲恼羞成怒,要打他的板子。
刘畅宁肯挨打也不愿意娶县主。
他说:“我和县主并未有私,对她已然断情,若是强行迎娶,只是误了她,更是误了我自己。”
一个“更”字暴露了他的本性。
在他心里,自己的感受显然比县主更重要。
他口口声声说与县主没有私情,这听起来多么不负责任。
所有人都知道,县主是为他而来,两人当着众宾客的面,亲密程度远超外人。
对于县主的主动亲近,刘畅并没有抗拒,反而默许了这一切。
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然而,当他看到县主性情大变时,才开始有意疏远她。
原来,他心中一直念念不忘的是那个纯真可爱的幼贞妹妹。
在水玉亭,刘畅曾劝县主忘掉过去的过往,但当他看到县主为了他绝食留下的伤疤时,又忍不住心软,和她抱在一起。
这种行为被众宾客看在眼里,难道不叫有私吗?
他考虑过县主的名声吗?
如果刘畅真的想断情,就应该对县主把话说死,让她彻底死心,而不是若即若离,让人家一直抱有希望。
他那种暧昧的态度不仅不是对县主好,反而是害了她。
县主当初为了他拼死反抗,如今自由了,放下面子来找他,这份深情值得他尊重。
更重要的是,刘畅一直冷落妻子何惟芳。
人家已经提出和离,他却不答应。
既然他一直看不起何惟芳,就应该放过她,答应和离,与县主成婚。
这样对三个人都好,谁都不痛苦。
事已至此,都是他造成的,为了两个女子,他也应该做出牺牲。
而且,县主那么爱他,对他也是好事。
但他偏偏不这么做,他宁肯让县主和何惟芳都痛苦,也不能委屈自己。
一个“更”字暴露了他自私的本性。
他口口声声说自己的命运被掌控,其实他从来没有屈服过。
一开始,他念着县主,不想娶何惟芳,但知道娶了何惟芳能解决家里的燃眉之急,所以也为了自家利益娶了她。
婚后,他对何惟芳冷眼相看,任意羞辱。
父母也都听他的,不让何惟芳住正房,人家只能住在偏院里。
幸好何惟芳也不是心甘情愿要嫁给他,否则面对刘畅的冷漠,她得多痛苦,是不是整天以泪洗面?
他不爱人家,还不答应和离,就是不想让何惟芳掌握主动权,和离的事一直都是他在操控,何惟芳也没办法。
对县主也一样,县主虽然跋扈了些,但对刘畅绝对是真心,为了他可以做出任何让步,而刘畅却从不为她妥协。
县主的改变是因为在婆家受了很多苦,或者是因为他而吃醋,而他只是想当然地认为是县主不好,他从来没有和县主好好沟通。
既然他态度如此坚决,就应该在县主临走时把话说明,而不是让她带着希望回长安,这才是真正害了她,误了她。
而他竟然还觉得更误了他自己,真是自私透顶。
县主太注重对刘畅的感情,宁肯名节受损也不在乎,这不禁让人担忧,真怕她再受二次伤害。
她曾经被父亲做了错误的安排,如今想自己掌握命运,面对的却是刘畅这种人,实在是不值。
自古以来,为情所困的女子总是容易受伤害,即便是县主这样的身份,一旦动了情,也无法逃脱这个魔咒。
看来还是何惟芳比较清醒,以亲情和事业为主,想到她很欣慰,但又不由人为县主担忧,不知道她盼来的将是什么?
在这个故事中,刘畅的行为确实让人感到失望。
他的自私和冷漠不仅伤害了县主,也让何惟芳陷入了困境。
作为观众,我们不禁为这些女性的命运感到惋惜。
或许,在爱情面前,每个人都应该更加理智,学会尊重对方的感受,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自己的利益。
毕竟,真正的爱情应该是互相扶持,共同成长,而不是单方面的索取和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