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前,日本情报人员拍摄的广州,百年前的广州,就如此繁华?

烈火科学风暴 2025-01-20 16:22:36

广州,一座名字里都透露着繁荣的南国都市。

文化根源,可探寻至22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那时的名字是“番禺”

公元226年,孙权分拆交州,合浦以东为广州,广州之名由此起,并沿用至今。

这里自古人文荟萃,英才济济。珠江穿城而过,白云山屹立于北,一直都是岭南文化圈中,最耀眼的明珠。

1920年,日军为给战争做准备,派遣情报人员,进入广州拍摄了一系列照片。

不仅记录了当时广州的街道建筑,还捕捉到了当地人的生活状态。

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些照片,来看看100年前羊城风貌,感受那个时代,广州独有的气息与韵味。

△1920年,从珠江上眺望广州,岸边高楼林立,水面航运繁忙,简直就是一座现代化都市。

△岭南卖物场,始建于1916年,是广州当时最热闹交易中心。可惜在抗战时期,毁于日军炮火,旧址在文化公园附近。

△海珠岛,景色秀丽,令人心旷神怡

△后面能看到大榕树的地方,就是沙面。右边是西堤粤海关的大钟楼,斜对面是陈少白的“塔影楼”和联兴码头的大轮船。

△沙面堂,幽静雅致,绿树成荫,仿佛是喧嚣闹市中的一片静谧绿洲。

△英格兰桥,始建于1861 年,如今的名字是“沙面西桥”

△太古洋行,始建于1881年,下为券廊式,上为柱廊式,拱券饰带细致淡雅,闺秀感十足。

△广州港码头,大小船只来回穿梭,诉说着广州的繁华。

△上世纪20年代,广州也是人口最多的城市。

△1920年,珠江两岸的景象

△大新公司大厦

蔡氏创办的大新公司有二家,一家叫城内大新公司,即现在中山五路的新大新公司。一家叫城外大新公司,即现在珠江边的南方大厦。

城市外大新公司,遭日寇轰炸起火烧了三天三夜,所有物资装修付之一炬。所幸大楼建筑尚在。

但蔡氏已经回天乏力,断壁残垣一直到解放后,才重新修缮。

并在1954年改名为“南方大厦百货公司”正式开业。独领风骚50年,2004年百货公司结业,改为电子产品、配件商场。

△双门底街,这里是老广州城的中轴线,市井繁华,商贾云集,被誉为“岭南第一街”

后来先后改名为“永清路”“永汉路”上世纪60年代正式叫做北京路。

△天平街,招牌上的汉字工整挺拔,尽显大广州开阔南海与锦绣白云山。

如今这里的名字是天成路。

△太平路,两侧都是气派的高楼大厦。

△长堤大马路,地面还是古老的青石板路。

△镇海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数百年来,一直都是广州的地标性建筑。

△琶洲塔,1920年的时候,周围还是一片荒地。

△光孝寺,静谧安详,如今坐落于位于光孝路北端近净慧路

△六榕塔

△石室圣心大教堂,这里不仅是国内现存最宏伟的双尖塔哥特式建筑之一,同时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另外三座是巴黎圣母院、威斯敏斯特教堂、科隆大教堂)。

时隔百年,保存完好,实属不易。

△1920年的疍家人,他们一直以船为家,世代生活在水上。

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沙面到大沙头一带的江边,都是疍家人的渔船。后来在滨江东建起了水上人家新村,疍家人才陆续上岸居住。

△疍家人的渔船,和江南的乌篷船非常相似。

△疍家人对珠江三角洲的形成贡献良多。在他们上岸定居之前,围海造田,一直都是民田区祠堂出钱出材料,疍家人出船,出力,真的是功不可没。

通过这些老照片,我们看到了1920年的广州,真的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与历史韵味的岭南名城!

0 阅读:4
烈火科学风暴

烈火科学风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