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照片——万恶的旧社会,真的是这样!灾民啃树皮,饿晕没人管

烈火科学风暴 2025-01-13 16:18:39

清朝末年至1949年,战乱四起,民不聊生,在这动荡不安的旧社会时代,人们时刻面临着食物短缺,家园被毁的危机。

生活在这种环境里,会是什么体验?让我们通过一组珍贵老照片。来感受一下真实的旧社会生活!

△旧社会时期,宵禁很常见,一到晚上就会关闭城门,禁止人们出入。

一是照明设施不足,只有关门才能防备贼人。

二是为了适应农业社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

△旧社会的关帝庙,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匾额。当时每一个城镇都有祭祀孔子的文庙,和祭拜关公的武庙。

这种文武并重的现象,反映了人们对知识与忠勇信义的推崇。

△路边的杂粮摊,那个时代还没有化肥,种子也不行,粮食产量很低。

春秋战国时期,稻谷亩产量216斤,汉朝247斤,唐朝增加到334斤,宋朝381斤,明清都在500斤以上。

但是旧社会的战乱,让亩产量急剧下降到250斤左右。

饿肚子很常见,只有偶尔大丰收,才有余粮拿出来卖。

△70多年前,城市规模都很小,出了城门就是郊区,后来拆掉了城墙,城市规模才不断扩大。

△旧社会的街道,还都是碎石路,两侧店铺也都是老式瓦房,只有在大城市,才能看到高大的楼房。

△铁匠铺,出售的是镰刀、锄头、钉耙之类的农具。

那时候机床很稀有,全靠铁匠一锤一锤打出来,效率低还辛苦。

△那个时代没自来水,洗衣机更是没有,人们都是跑到河边去洗衣服,哪怕冬天也不例外。

△旧社会农村的房屋,上面是茅草顶,墙体用土胚和碎石搭成。冬天冷、夏天热,下雨还漏水。

△那个时代,可没有“村村通”的水泥路。乡镇之间都是黄土路相连,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

△出来逃荒的老农民,衣衫褴褛,憔悴不堪。

△实在没东西吃了,人们不得不放弃尊严,需要一切可以裹腹的东西。

△饿晕在地的乞儿,周围人的习以为常,都选择了视而不见。

△被抓走的一对母子,可见那时候,连行乞都有风险。

△战火过后城市,曾经繁华热闹的街道,只剩下了断壁残垣。

△成捆的金圆券,别看这一大堆,其实贬值速度极快,上午还能买袋面,下午就只能买一个馒头了。

△三名妇女干完活后,数着手里一沓沓的金圆券,脸上满是无奈与悲凉。

△吃大闸蟹充饥的少年,那时候肥肉和米面,才是人们最喜欢的食品。

海鲜和河鲜,虽然有很多野生的,但是油水脂肪太少,吃一大堆也不顶饿。因此成为了,一些渔民充饥的替代品。

通过以上这些照片,我们看到了真实的旧社会,能平平安安的吃几顿饱饭,都是多少人一辈子的奢求!

但旧社会带来的苦难与启示,仍然值得我们铭记,并成为我们努力奋斗的动力!

0 阅读:157
烈火科学风暴

烈火科学风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