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半导体行业,有一家公司的故事堪称“逆袭教科书”——成立仅16年,靠疯狂并购整合,硬生生把海外大厂的“祖传技术”变成自己的王牌,甚至挤进苹果、华为的供应链。这就是韦尔半导体(韦尔股份),一个把图像传感器生意做到全球前三的中国芯片企业。

韦尔股份2007年成立于上海,最早的主业其实是半导体分销——通俗说就是“倒卖芯片”。创始人虞仁荣(毕业于清华EE85班,中国芯片圈“清华系”代表人物)深谙行业门道:卖别人的芯片虽然赚钱,但终究受制于人。于是,韦尔开始布局**“两条腿走路”**:
一条腿继续做分销:靠代理三星、索尼等大厂芯片维持现金流;另一条腿偷偷搞研发:自研TVS二极管(一种保护电路的芯片),逐步切入半导体设计。但真正让韦尔蜕变的,是2019年的一场“蛇吞象”式收购:以153亿元吞下美国豪威科技(OmniVision)。这家公司曾是全球图像传感器龙头,苹果iPhone 4S的摄像头就用了它的技术,后来被中国财团私有化。韦尔拿下豪威,相当于**“一键继承”了高端CMOS图像传感器(CIS)的核心技术**,直接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如今的韦尔,60%以上收入来自图像传感器。你手机里的摄像头,很可能就有它的“基因”:
中低端市场横扫国产手机:小米、OPPO、vivo的千元机大量采用韦尔/豪威的传感器;高端市场死磕索尼三星:4800万像素、1亿像素传感器已进入华为、荣耀旗舰机型;抱紧苹果大腿:虽然iPhone主摄还是索尼独占,但前置摄像头、LiDAR等部件已出现豪威的身影。2022年,韦尔在全球手机CIS市场拿下20%份额,仅次于索尼(42%)和三星(22%)。更关键的是,它打破了“中国芯片只能做低端”的魔咒——豪威的技术储备让韦尔能对标国际大厂,且成本更低、响应更快。
三、赚钱的路子有多野?不只有手机除了手机,韦尔正在疯狂开拓新战场:
汽车电子:自动驾驶需要大量摄像头,韦尔的车载CIS已打入比亚迪、蔚来供应链,2022年相关收入暴涨80%;安防监控:海康威视、大华的摄像头大量使用韦尔传感器;元宇宙/AR/VR:这些设备对3D传感的需求,恰好是豪威的强项。四、光鲜背后:中国芯的喜与忧韦尔的崛起,是中国半导体国产替代的缩影,但隐忧同样明显:
重度依赖手机行业:全球手机出货量下滑时(如2022年),韦尔净利润暴跌77%,抗风险能力不足;高端技术仍存差距:索尼、三星的旗舰传感器在暗光拍摄、成像质量上仍有优势;地缘政治风险:美国若升级对华芯片限制,可能波及韦尔的供应链或客户(如华为)。
韦尔的选择很明确:一边砸钱研发(2022年研发投入26亿元,占营收15%),一边继续“买买买”。近期又收购了Synaptics的TDDI(触控显示芯片)业务,试图复制豪威的成功。但半导体行业已进入下行周期,激进扩张可能带来资金压力。
结语:中国半导体的“实用主义样本”韦尔的故事没有“热血逆袭”的浪漫,却充满中国式生存智慧:用资本撬动技术,用市场反哺研发,在巨头夹缝中杀出血路。它的成败,或许能给中国芯片行业一个启示:与其空谈“取代欧美”,不如先学会“站在巨人肩膀上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