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电车供应链拆解:谁在给雷军造车兜底?

柒域观园之啊 2025-02-22 09:36:35

当小米SU7用27分钟爆单5万台的成绩震惊行业时,人们才发现雷军造车是认真的。但造车不是做手机,核心三电系统的供应商选择直接决定产品生死。我们不妨扒开小米电车的"内芯",看看雷军到底攒了个什么局。

一、电机:汇川技术扛大旗小米SU7全系搭载的V6/V6s电机,背后站着国产电驱龙头汇川技术。这家从电梯变频器起家的公司,2023年新能源车电机出货量已冲到国内前三。其独创的"三合一"电驱系统,把电机、电控、减速器塞进一个鞋盒大小的空间,功率密度做到2.8kW/kg,比特斯拉Model 3还高8%。

但汇川的杀手锏是成本控制。通过自研IGBT模块和油冷技术,相比外资品牌成本压低15%,这解释了为什么SU7能把双电机四驱版价格打到30万以内。不过面对华为DriveONE的800V高压平台,汇川需要尽快拿出下一代产品。

二、电控:博世"黑匣子"护航在决定电车智商的核心控制器领域,小米选择了德国博世的域控制器方案。这套系统如同汽车的大脑,协调着动力分配、能量回收、热管理等复杂指令。博世深耕汽车电子118年的经验,让SU7的电控系统可靠性达到ASIL-D最高安全等级。

但过度依赖外资也有隐忧。博世域控制器采用封闭式架构,小米难以进行深度定制,这可能导致后续OTA升级受制于人。好在小米已投资10亿自建电控实验室,下一代车型或将采用自研+博世双轨模式。

三、电池:宁王与迪王的双保险雷军在电池选择上玩了个小心机:标准版用比亚迪磷酸铁锂刀片电池,Pro版上宁德时代三元锂麒麟电池。这种"两头押注"既规避了供应链风险,又形成差异化卖点。刀片电池通过结构创新把体积利用率做到60%,而麒麟电池的4C快充技术15分钟可补能500公里。

但电池战场暗流涌动。比亚迪自产电芯导致外供动力不足,宁德时代又受制于锂价波动。小米正在接触中创新航等二线厂商,未来可能引入第三家供应商。有消息称其自研的800V高压平台已进入测试阶段,电池包成本有望再降20%。

写在最后:小米三电供应链呈现"国产替代加速,核心部件双备份"的特点。这种既务实又狡黠的打法,短期内能保障产能爬坡,但长线竞争还需构建技术壁垒。毕竟在智能电动车赛场,供应链能力只是入场券,真正的较量永远在下一个弯道。雷军说要造媲美保时捷的电车,现在供应链的弓弦已经拉满,接下来该看产品如何命中标靶了。

0 阅读:122
柒域观园之啊

柒域观园之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