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东扩欲何求?黑手伸亚几时休?
拉帮结派援乌事,暗度陈仓亚太谋。
2025年4月8日,北约秘书长吕特踏上日本国土,开启为期三天的访问。这是吕特自去年10月执掌北约以来的首次亚洲之行,亦是北约近年加速“亚太化”布局的又一关键落子。据日本外务省消息,吕特此行不仅与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首相石破茂等高层会谈,更亲临横须贺海军基地,登上日本最新型护卫舰“最上”号,窥探自卫队水下反潜装备,意图昭然若揭:以“援乌”之名,行“扩亚”之实。
北约“亚太化”的明线与暗线
吕特此行,表面上是为协调对乌军援。日防卫大臣中谷元明确表态,日本将参与北约对乌克兰的军事训练和装备支持,吕特则高调宣称“推进协调”。然而,援乌不过是北约拉拢日本的一层幌子。吕特在访日前便直言,此行旨在将北约与亚太伙伴的“合作实质化”,尤其强调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在“工业生产、创新、数据共享”等领域的深度捆绑。
更深层的意图,在于北约试图将冷战时期的“欧洲堡垒”模式复制至亚太。中国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一针见血指出,北约正赋予日本“亚太支柱”地位,通过防务政策对接和军工合作,既强化自身在亚太的“制度存在”,又驱策日本为北约的战略利益“输血”。此所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援乌是虚,制华遏俄是实。
日本“大国化”的野心与代价
日本甘为北约马前卒,实乃其“大国化”野心的投射。自2022年岸田文雄成为首位出席北约峰会的日本首相,至2025年初设立驻北约独立代表处,日本已从“边缘观察员”跃升为北约“印太支点”。石破茂政府更借俄乌冲突之机,以“对俄制裁”“军援乌克兰”为名,突破“专守防卫”限制,斥资2540亿日元采购美制“战斧”巡航导弹,首获远程打击能力。
然而,这种“借船出海”的算计,恐令日本陷入“引狼入室”的危局。俄罗斯总统普京早已警告,若日本彻底倒向北约,俄将视其为“战略威胁”,远东军事部署势必升级2。历史殷鉴不远,二战时日本与德意法西斯结盟,终致本土遭核爆之殇。而今重蹈覆辙,岂非“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中俄反制与亚太国家的警惕
北约染指亚太,绝非“一家独大”的独角戏。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亚太是合作高地,非冷战战场。北约为服务美国霸权,硬将阵营对抗的“病毒”输入亚洲,不仅与地区国家求和平、谋发展的主流意愿背道而驰,更可能触发“多米诺骨牌”式的安全危机。
俄罗斯的回应更为直接。远东军区已增派S-500防空系统,太平洋舰队亦加强巡航,俄媒直言:“北约若在日驻军,俄导弹瞄准镜将自动校准东京”。而多数亚太国家对此冷眼旁观。东盟多国明确反对“选边站队”,韩国虽与北约互动,却谨慎保持距离;印度更以“战略自主”为由,拒绝卷入北约棋局。
北约内部分裂与战略虚火
纵使北约与日本“郎情妾意”,其“亚太化”大计仍面临三重掣肘:
其一,美国对北约控制力衰退。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优先”政策余毒未消,拜登政府虽重拾同盟框架,但欧洲盟友对美“既要军费又要冲锋”的双标早已不满,法德等国更主张“欧洲防务自主”,拒绝为美亚太战略“火中取栗”。
其二,北约“战争机器”形象遭亚太民众抵触。李海东指出,北约在亚太的认知多与“颜色革命”“政权颠覆”挂钩,地区国家对其“制度扩张”戒心深重。
其三,俄乌冲突持续消耗北约资源。2025年1月北约启动冷战后最大规模军演,9国出兵近万、舰机齐发,却难掩欧洲防务“外强中干”的窘态。此时强推“亚太化”,颇有“拆东墙补西墙”的荒诞。
树欲静而风不止
吕特访日,恰似一场精心编排的“双簧戏”:北约假援乌之名扩张,日本借北约之势壮胆。然则,今日之亚太已非百年前列强可肆意瓜分的棋盘。中国古语云:“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北约与日本的利益捆绑,看似各取所需,实则各怀鬼胎。若一意孤行,恐终将应了普京那句警世之言——“不顾警告者,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