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德国大选的临近让整个国家都被紧张的政治氛围所笼罩,而就在大选进入倒计时的关键时刻,一系列意外状况接连上演,使得这场大选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变数。
德国(资料图)
据央视新闻1月24日报道,德国将于2月23日举行新一届联邦议院选举。从近期的民调数据来看,局势十分胶着。在总理候选人支持率方面,联盟党总理候选人默茨支持率为31% ,比两周前上升4个百分点;绿党候选人哈贝克支持率为25%,较两周前下降2个百分点;现任总理、社民党候选人朔尔茨支持率小幅上升2个百分点至16%,重新领先于支持率保持在15%的德国选择党主席魏德尔。在党派支持率上,最大在野党联盟党以30%的支持率暂居第一,德国选择党紧随其后,维持在21%;社民党上升1个百分点至15%,超过绿党,绿党下滑至14% ;左翼党支持率上升至5%,超过了由莎拉·瓦根克内希特创立的新党,后者支持率降至3% ;其他政党支持率总计为8%。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各党派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支持率的微弱变化都可能改变大选的最终走向。
然而,就在这大选的关键时期,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异军突起,成为了搅动德国政坛的一股重要力量。据澎湃新闻1月16日报道,1月11 - 12日,德国选择党在东部城市里萨举行党代表大会,正式提名该党联合主席爱丽丝·魏德尔为下届大选的总理候选人,并发布了极具极右翼色彩的竞选纲领。在这份纲领中,选择党主张大规模遣返移民,甚至公开引用备受争议的“再移民”概念,这一概念被视为大规模强制遣返移民的美化说辞,引发了德国社会的激烈反应。在对外政策方面,该党提出退出欧元区、退出欧盟、退出《巴黎协定》等主张,还认为乌克兰未来应是北约和欧盟之外的中立国家,并且在俄乌冲突问题上态度暧昧,不愿明确谴责俄罗斯。
爱丽丝·魏德尔(资料图)
选择党的这些主张,不仅在德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也让整个欧洲为之震动。在选择党党代会开幕当日,小小的里萨汇聚了1.2万名抗议者,他们封堵了进城的通道和会场入口,当地不得不出动大量警力维持秩序,选择党代表进场开会的时间也被迫推迟2小时。但选择党毫不退让,魏德尔甚至扬言在上台后“100天内关闭德国国门”。
选择党的崛起并非偶然。近年来,德国面临着诸多社会问题,移民问题便是其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德国的难民数量已达到2百万之多,大量难民的涌入给德国社会带来了治安压力,本土居民的福利政策也受到影响,不同文化和习俗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导致民怨沸腾。选择党正是抓住了民众对移民问题的不满情绪,提出了一系列极端主张,从而吸引了大量选民的支持。
就在德国政坛因选择党的崛起而陷入混乱时,退休已久的默克尔罕见出山,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据相关报道,1月下旬,联盟党提出的“限制移民流入提案”在右翼政党选择党的暗中助力下,以348票赞成、345票反对、10票弃权的微弱优势险过。这一提案引发了德国社会的强烈不满,因为自二战后,德国政坛一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任何主流政党绝不与极右翼势力合作,纳粹党的历史教训让德国人对极右翼保持着高度警惕,而联盟党的这次合作打破了这一禁忌。
默克尔(资料图)
默克尔在当地时间1月30日公开炮轰联盟党党首默茨,指责他违背了不和选择党合作的承诺。默克尔执政16年,一直坚持“隔离极右翼”,她的执政理念和政治遗产与极右翼主张背道而驰。如今接班人默茨的行为,让她不得不站出来捍卫自己的政治理念和德国多年来建立的政治秩序。默茨面对默克尔的指责和民众的抗议,于2月3日召开记者会进行“澄清”,但他的解释并未平息舆论的怒火,反而因翻出的旧账——曾被曝出私下会见选择党地方议员,让他陷入了更深的舆论漩涡。
德国大选的这些变化,也给中德关系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根据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GTAI)发布的报告,2024年德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额达到2550亿欧元,同比增长0.8%;与中国的贸易额同比减少2.9%,为2470亿欧元 。自2016年以来,美国首次取代中国成为德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但在进口方面,中国仍是德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地。不过,2024年德国对中国的出口下降约6.4%,主要原因是汽车和汽车零部件领域下降幅度高于同期平均水平,为13.7% 。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教授分析,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德贸易破局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新的合作领域,如绿色贸易、数字经济等。而德国大选的结果将直接影响未来中德关系的走向。如果联盟党上台,虽然强调让企业有更多自主权,但在对外政策方面可能会更趋保守;若选择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其极端主张可能会对德国的外交政策产生冲击,进而影响中德关系。
目前来看,德国大选的最终结果仍充满变数。虽然联盟党在当前民调中支持率领先,但选择党来势汹汹,其他党派也在全力争取选民支持。在大选前的这段时间里,各党派必然会展开更加激烈的角逐,支持率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贸易(资料图)
德国大选的这场风云变幻,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其政治局势的变化不仅对自身发展至关重要,也会对欧洲乃至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对于中国来说,密切关注德国大选的动态,根据大选结果及时调整对德政策,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与德国在各领域的合作,是应对当前复杂国际形势的重要举措。国际社会也应关注德国大选的走向,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希望德国能够在这场大选后,找到解决国内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国际舞台上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多边主义的发展,为全球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