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本隔海相望,自古以来交流密切,两国在文化、艺术、习俗等方面颇为相通。书法虽说是中国特有的一门艺术,但岛国也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书道”,它也被视为中国书法的分支。日本人热衷于创作和欣赏书法,小学还专门开设相关课程。
中日民间与官方的书法交流非常频繁,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互相借藏品进行展览。比如藏于日本的王羲之《丧乱帖》《游目帖》、贺知章《孝经》就曾回国展览过,而我国也曾借给日本颜真卿《祭侄文稿》以及苏轼、米芾的真迹。
这些交流活动不仅利好两国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也为中日友好交流助力不少。不过,2011年时发生了一段并不美妙的“插曲”。在这一年,日本篆刻联盟副会长内藤富卿来到中国,找到了收藏家丁如霞。
内藤此行的目的就是劝丁如霞拿出传家宝《西泠八家印存》,将它借给自己展出。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上升到中日友好的高度,最终丁如霞被说动,无偿将这件文物借给了内藤。万万没想到,仅三周以后,丁如霞就得到消息:《西泠八家印存》丢了!
2011年9月10日,内藤富卿带着这件文物去埼玉县“读卖文化中心”上课,下课后他去方便,于是将它放在了便池上面的架子上。用厕结束后内藤匆匆离去,将《西泠八家印存》遗忘在了那里,结果等他发现后回去取时,《印存》已经不见了。
内藤虽然报警处理,但至今依旧没有找到,而且据内藤的学生回忆,当时没有看到他拿着这件文物来上课。因此,关于《西泠八家印存》的下落众说纷纭。事情发生以后,内藤的态度更令人气愤,他表示愿意赔偿2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12万。丁如霞认为,这丝毫不能体现这部国宝级文物的价值。
从宋代以后,诗书画印进一步结合,很多书法家同时也是画家、诗人、篆刻家。清末成立的西泠印社,就是由一批“诗书画印”全能的文人创建。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的丁仁,家藏各种印章600多方。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避免这些宝贝被侵略者抢走,他让儿子丁政平带着尚存的500多方印章南下。
为了能长久保存,丁仁将它们精心拓印成册,并且一字一句的详细写下每一方印章的来历,前后写了9294个字,这就是《西泠八家印存》的来历,其价值不言而喻,被视为“篆刻界的圣物”。
如今,这一桩公案依旧没有了结,这件一级文物也依然不知所踪,期盼有一天,《西泠八家印存》能重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