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烫、烧芯片,据说还有咖喱味!iPhone15真有传说中那么垮?

西红柿炖数码 2024-03-07 01:33:04

2023年 9月 13日凌晨,终于迎来了苹果公司一年一度的「挤牙膏」大会。

不同于前两年,今年的大会我没有看。原因也很简单,关于 iPhone 15的所有产品细节,在发布会之前全都已经曝光完毕。

毫无意外地,在欧盟的压力之下,iPhone 15全系采用了 Type-C接口作为充电口 ▲

但很快互联网上就传出了「同样采用 C口,因针脚数量和安卓不一样而导致用安卓充电器充电烧坏手机」的负面消息。

我看了一眼手边躺着的「同样采用Type-C接口,用了快 5年」的 2018款 iPad Pro,想说点什么,但一时语塞,不知道该如何去说。

当然 iPhone 15的负面消息远不止于此。

芯片发热导致用户烫伤?

众多负面消息中,我认为最离谱的就是 iPhone 15烫伤用户的这条。

其实苹果手机发烫属于「祖传艺能」。早在上一代 iPhone 14系列上市的时候,我就因为手机莫名其妙发烫而吐槽过 ▲

今年的 iPhone 15我也买了,我使用后的主观感受是,充电确实烫,但正常使用比上一代 14有优化。

看到烫伤消息之后,我立刻掏出手机玩了两把《王者》,同样用热成像仪观察了一下。

可以看到,对比去年的 iPhone 14 Pro,今年的 15 PM在发热控制方面其实反而有所提升,最高温度整整低了 10℃ ▲

说实话,四五十度的手机,再加上钛合金导热速度极快,拿在手里确实不太舒服。但要说四五十度的温度会烫伤用户,多少有些矫情了。至今我也没看到有哪个正经媒体报道用户烫伤事件。

当然苹果官方也是承认了发热问题,并且推送了新系统对其进行优化 ▲

但「发热」和「烫伤」之间还是有着本质区别。以我的体验来说,充电时发热确实明显,但「烫伤论」更像有人造谣。

和宝马「相克」导致NFC芯片烧毁?

除了烫伤新闻之外,还有一则消息是我比较关心的。根据外网消息,iPhone 15的 NFC芯片和宝马车载无线充冲突,容易烧 ▲

巧的是宝马我也有,而且一直在用 NFC钥匙,偶尔用到一次还挺方便的。所以看到这则消息的时候我还真担忧了一下。

不过我不信邪,我得自己试试。

前两天我把 NFC钥匙转移到了 15PM上,测试了一下无线充电和解锁操作,暂时一切正常 ▲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幸存者偏差」,我只是客观陈述我自己的经历。

网传iPhone 15印度产?

在没有拿到手机的时候,我看网上很多人说,在中国大陆发售的 iPhone极有可能是印度产,至少也会是掺着卖。

我在首发收到 iPhone 15 Pro的时候特别留意了一下,确认是「中国制造」 ▲

而且网传在 15系列充电口,也可以找到手机产地标识。

刚开始我以为是谣言,然后我看了一下,还真有。不过 15PM也是中国产,并不是印度产 ▲

所以关于 15「有咖喱味」的调侃,基本属于谣言。

使用体验到底如何?

今年 15系列蓝色非常垮,我有幸抢到了蓝色 15Pro首发 ▲

后面听说朋友抢了一台 白色15PM,又退掉了 Pro,换成了 PM使用 ▲

开始我还不理解为什么今年白色价格那么坚挺,拿到手才发现白色确实比蓝色好看不少 ▲

对比14,iPhone 15的倒角圆润了很多,所以尽管机身厚度参数上更大,但视觉体验上 15更薄,而且实际手感提升也非常明显 ▲

很多人反驳说,套壳用都一样。我在拿到 iPhone 15PM之后裸奔使用了一周,最终确实还是妥协套上了壳——因为凸起的摄像头实在是太容易磨花了。

关于质感,说实话采用钛合金的 15看起来跟以前的铝合金比较接近,有种磨砂质感,没有采用不锈钢的 14看起来高级。

对比上一代14,15的摄像头凸起小了很多 ▲

但平放的时候还是明显突出,成为了整部手机最容易磨损的位置 ▲

去年我买 iPhone14 Pro之后就打算裸奔,最终因为边框实在是太硌手放弃了,买了大家推荐的,据说存在感极低的 PITAKA。

一年用下来,这手机壳存在感确实低,用得非常顺手。但看了一眼 14 Pro的镜头保护框,发现整整一圈都被磨出了金属原色(去年这款手机壳镜头保护壳用的是金属材质) ▲

这要是不戴套使用,今年出二手的时候又得折价大几百…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今年在「裸奔」爽了几天之后,我还是不能免俗地给手机戴上了套,品牌当然还是选择 PITAKA ▲

贵确实贵一点,但好用也是确实好用。我老婆以前隔三岔五就要换手机,理由是换换心情。现在也是老老实实用这牌子手机壳,一整年了也没折腾过。

不过今年的 PITAKA手机壳和往年有了一点点不一样:

外观方面还是跟以前一样采用半包围设计,侧面按键以及底部扬声器、充电口是完全敞开的,不影响按键,也不影响充电和声音 ▲

但是摄像头部分从去年凸起明显的金属框变成了今年相对圆润但更厚实的塑料框 ▲

最重要的是手感。

今年的 PITAKA背面纹理更好看了,而且据说采用了「浮织工艺」,摸起来有种凹凸不平的触感,防滑性能明显提升一个档次,平时发呆的时候盘一盘也很有意思。

去年年底因为「实在太便宜了」,我花 2250买了一个苹果S7。

这玩意儿什么都好,就是续航实在是太垮,而且充电也有点麻烦,各种充电设备都丢在桌子上,搞得桌面非常邋遢。

所以今年趁着新品发布,还顺便咬咬牙入手了 PITAKA的 MagEZ Slider2三合一磁吸充电支架 ▲

手机、手表、耳机都能用它充电,非常好用 ▲

贵是真贵,喜欢也是真喜欢。

给手机充电的模块还能单独取下,容量不大,但磁吸非常牢靠,有急事的时候直接拔出带走,相当于多了一个无线充电宝,应急使用无敌 ▲

而且背面做了弧度设计,拿在手里也非常舒服,完全不输苹果官方无线充 ▲

最牛的还不是这个,而是下面这个给手表充电的模块也可以拔下来:

模块用了半透明塑料外壳,光是这质感就让我这种理工直男移不开眼了。接口采用的是 Type-C ▲

既然是 C口,当然也就可以直接插在普通支持 C口输出的充电头上使用 ▲

这一下子就解决了我出差旅游时的手表充电问题!出门再也不用带一条长长的还容易打结的无线充了!

更牛的是这玩意儿发过来的时候我发现是单独包装的 ▲

我搜了一下,果然可以单独购买!当然,缺点还是贵——但它是真的好用啊!

拉回正题,今年 iPhone 15的另一个优化是边框变窄了,而且放在一起不难发现,是明显变窄了 ▲

尤其是我第一次把输入法调出来的时候,发现铺满的视觉效果真的是比上一代好了很多 ▲

当然,作为科技产品,如果只能「吹」这种优化也还是蛮惨的。

一点点心得

新手机用到现在也有半个月了,关于「值不值」我没法说,每个人的需求和感受都不一样。

我原本以为从 14Pro换到 15Pro Max会因为尺寸变大需要适应一段时间,但实际上并不需要,屏幕变大的感受还是蛮不错的。而且当我这两天再次拿起 14Pro的时候,我发现14Pro甚至比 15Pro Max更重,着实让我吃惊了一下。

手机行业这几年的发展似乎是进入了一个瓶颈期:苹果连着挤了三四年的牙膏,安卓也差不多是一个样子,开始在拍照和快充上面做文章,着实让人有些失望。

关于 iPhone15的使用体验就分享这么多。

做有态度的评测,生产有温度的内容。我是番茄,我们下一篇再见~

0 阅读:0

西红柿炖数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