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颢《黄鹤楼》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诗人借黄鹤楼传说起笔,感慨仙人已去、楼台空置,白云千年依旧,反衬人生短暂。
后两联写登楼所见汉阳树、鹦鹉洲的生机之景,却在日暮时分触景生情,以“乡关何处”直抒漂泊无依之愁。
通过时空对比与虚实交织的意象,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人生孤寂的怅惘。尾句“烟波江上”的迷茫景象,强化了游子无根般的飘零感。

0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明亮的月光洒在井上的栏杆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秋夜独居,床前月光如霜,诗人由“疑”到“举头”望月,再“低头”陷入沉思,寥寥数笔勾勒出望月思乡的瞬间心理变化。
以极简白描展现游子月夜孤寂,将个人情感升华为人类共通的乡愁体验。“明月”作为核心意象,既是现实之景,亦象征故乡的遥远与思念的永恒。

03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诗人泊船瓜洲,遥望仅一水之隔的京口与钟山,感叹春风再度染绿江南,却无法归乡。末句以“明月”为纽带,发出归期难料的诘问。
借地理空间的“近”与归乡时间的“远”形成矛盾,抒写政治抱负与思乡情怀的冲突。“绿”字炼字精妙,既写春色,亦暗含对仕途起伏的复杂心境。

0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诗人重阳节独居异乡,遥想故乡兄弟登高插茱萸,却少了自己一人。前两句直抒孤寂,后两句以想象之景反衬现实之悲。
以“独”与“倍”强化节日氛围中的孤独感,揭示漂泊者对亲情的精神依赖。“异客”身份的双重强调,凸显文化隔阂与心理疏离。

05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张籍《秋思》
洛阳城又开始刮秋风了,凉风阵阵吹起了我埋藏在心底的万千思绪,便想写封书信以表对家人思恋。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又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秋日洛阳城中,诗人欲作家书却因“意万重”无从下笔,信写完后仍担心遗漏,在送信人临行前反复拆封补充。
通过“写书—开封”的细节刻画,展现乡愁的琐碎性与矛盾心理。以日常行为折射情感厚度,凸显“近乡情更怯”的微妙心态。

本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侵权或不当使用之处,请联系我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