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里这是第一次,上汽以“集团之夜”的方式,总结过往,启迪下一程。
“从江南制造局的蒸汽机,到新时代的移动智能大终端,上海滩的传奇永不落幕。”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晓秋的致辞,从这句话开篇。他更想表达的是,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开创者之一,上汽集团将从“领先”走向下一个“领先”。
回顾历史,上海孕育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多项“第一”,第一次在中国街头出现汽车、第一台上海牌轿车开启的造车梦、第一家合资企业的模式突破、第一台互联网汽车的时代引领……这些“第一”与上汽集团息息相关:在中国汽车产业的1.0时代,上汽集团一直以最低调的方式遥遥领先。
放眼当下,中国汽车产业开启了2.0时代,借中国智造春风,中国汽车开始领跑世界。其中,不乏新的队友、新的对手、以及新的规则与打法。在传统汽车叠加智能化羽翼之后,上汽集团以强大的体系能力守正出奇、行稳致远,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企业2.0时代的变革样本。
对此,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表示:“上汽将始终以‘跪着学习’的谦逊、‘站着创新’的骨气,与伙伴们携手,让智能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中国标准定义未来出行,让每一次车轮的转动都承载着用户对美好出行的向往。”
在2025年愈加白热化的汽车市场,在本土作战的上海车展前夕,上汽以集团之夜的方式,和大众、通用等老朋友,和Momenta、地平线、华为和大疆等新朋友共同携手,一方面展现了上汽集团持续领先的底气,另一方面更展现了在新世代里,上汽集团持续创新、勇于变革、更懂用户的灵魂所在。
与时代同频的上汽创新之魂
与上海滩海纳百川的气质同频,上汽集团的创新浸在基因里:
70年前,以上海内燃机配件制造公司揭牌成立为标志,上海汽车工业的历史由此开启;40年前,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上汽开创了合资合作的行业先河,不仅率先建立起现代化的整车制造与零部件产业体系,更是成为中国汽车人才的“黄埔军校”。
在智能化席卷汽车行业的浪潮中,上汽集团同样用自己的方式傲立潮头,一声“你好 斑马”开启了中国智能汽车的“你好时代”,无论是语义交互还是驾舱设计,上汽集团在哪个时代都在思考“下一个时代”。
选择哪条道路前进,最能展现一家企业的性格。上汽,从来只做创新者的态度深入这几十年的企业发展之路。面对新世代的行业竞争格局,上汽集团再次创新,以三套“拳法”内外兼修,打穿产品体验、打穿市场、打穿各种边界。
第一套“内家拳”,是自去年7月全新管理层到任后紧锣密鼓的变革与调整,成立大乘用车和商用车板块,瘦身聚力,成效初显;第二套“外家拳”,一方面与合资伙伴深入合作,率先开启中国合资企业2.0时代,另一方面与头部科技企业快速形成跨界朋友圈,优势资源互补,为用户提供全新用车体验;第三套“组合拳”,利用上汽集团先发优势,不断扩大海外版图,持续输出“中国智造”。
“上汽是一家非典型国有企业,”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主任余承东一语中的,持续创新的灵魂、快速变革的决心、以及内外兼修的高效行动,都让市场和行业看到了上汽的快速变化。
王晓秋讲到,上汽集团将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拥抱变革,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合作共进,以“精益求精”的匠心打磨产品,推动“上海智造、中国品牌、全球品质”持续迭代升级、不断向上。
与产业同频的上汽变革之魂
毫无疑问,近十年来中国汽车产业的变化翻天覆地,这不仅是延长线上的创新,更是走出了一条中国汽车产业独有的换道超车之路。
面对众多新进入者的全新打法,传统车企并不容易应对。即便时至今日,体量如通用、大众的全球优势企业,仍然在缓慢摸索。但是,坚信“市场永远是对的”的海派文化,依然可以快速摸索出市场新规律,并且快速探索出应对之道。
2024年上半年,上汽集团经历阵痛期,自主与合资板块都面临较大市场挑战。对此,上汽集团下半年快速启动调整,自主板块将过去分散的乘用车、研发总院、零部件等板块整合为“大乘用车事业群”,合资板块通过“一口价”等方式,快速占据市场主动,并在第四季度取得销量翘尾。
变革红利延续到了2025年。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上汽集团批售94.5万辆,同比增长13.3%,并且终端累计交付超过108万辆,渠道健康度持续改善。特别是3月,上汽整车批售38.6万辆,同比增长1.14%,环比增幅超过30%。
市场表现在资本市场得以快速响应。4月7日晚间上汽集团发布公告,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0亿元到3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2.9亿元到4.9亿元,同比增加10%到18%。
自身调整之外,面对汽车市场的快速变化,上汽集团坚守安全底线的同时,同步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资料显示,10年时间,上汽集团在智能电动核心技术领域的投入近1500亿元,获得了超2.6万项有效专利,形成了纯电、混动、氢能三大整车平台、以及电池、电驱、超混系统和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的"七大技术底座"。
在组织体系上的刀刃向内,在技术更新上的快速迭代,让上汽集团一直以居安思危的自省精神,在激烈竞争的中国汽车市场保持不败之地。面对“上汽老矣,焉能饭否?”的质疑,贾健旭强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上汽不仅懂车,更要懂消费者。上汽要做的,不仅是造好车,更要走进消费者的心。”
与用户同频的上汽平权之魂
2025年,中国车企纷纷以“智能日”开启全新一年的传播主题,与用户关注同频,车企纷纷将2025年定义为L3元年。作为传统车企创新代表的上汽集团,对此既积极拥抱又冷静对待,成为了最让用户放心的智能化代表。
“上汽将用户需求融入到产品定义中,让每一辆车在诞生之初,就携带独特的‘用户基因’。”王晓秋表示,在上汽,用户不再只是“终点买单人”,而将变身“起点合伙人”。
正是基于对用户的敬畏,上汽集团造车的初衷就是从用户角度出发:在汽车新四化之后,上汽集团认为汽车市场将进入个性化和出行服务时代。个性化时代将分两个阶段演进:
第一阶段,是汽车软件个性化,就像手机上的APP,汽车上装载的软件、智驾系统等,借助与AI的高度融合,车将成为人的第三空间,个性化的生态软件将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第二阶段,是汽车硬件个性化,汽车将成为人的生活伙伴,随着电子电气架构的不断完善,汽车硬件的可拓展性、可选择性会越来越丰富。
这一切背后的深层逻辑是平权。近年来,平权成为凡汽车发布会必提及的概念,从安全平权到智驾平权,逐步演绎为科技平权、智能平权、油电平权等等。这背后无非是想说,降低用户使用新技术的成本与门槛。
对此,王晓秋给出上汽集团的阐述,他认为,“平权”的本质,就是新鲜事物的普及化过程,可以推动技术发展与社会进步,将会实现“我好、你好、大家好”的局面。
他认为,上汽要在平权驱动下,不断实现进阶。在技术进阶上,要实现“从无到有”向“从有到好”的转变;在体验进阶上,要实现“用户满意”向“用户惊喜”的转变,让用户的每一段旅程都是一次安全、智慧、愉悦的美好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