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地球,月球就是我们最熟悉的星球了,毕竟几乎每天都能在地球上看到它。但是月球的“面貌”和地球相比,可谓是天差地别。当你拿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的时候,会发现,月球的表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陨石坑。据科学家估算,在月球上光是直径大于1千米的陨石坑就有数十万个,直径小于一千米的更是不计其数。

而地球的表面却相对光滑平整,陨石坑数量稀少,截至2023年,已经被确认的陨石坑只有200 多个,虽然还有很多没有被发现的小陨石坑,但是顶多也就数百个。与月球相比,相差了不止一个数量级,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这些陨石坑都是受到小行星、彗星等天体撞击才形成的,当外来天体以超高速(速度>11km/s)撞击星球表面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使得撞击点周围的岩石和土壤被瞬间熔化、抛射,形成一个圆形的坑洞,这就是陨石坑。

只不过,地球拥有浓厚的大气层,就像一层无形的盾甲一样,当一些体积较小的陨石撞向地球时,首先会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最终在高速运动中燃烧殆尽,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地球的表面。而一些较大的陨石,即使不能完全被烧尽,也能削减掉一部分撞击能量。
除此之外,地球还有很强的”自愈能力“,就算一些大型陨石在地球上砸出了大坑,由于地表沉积作用,这些坑也会逐渐被填平,再加上地球上的风化作用,这些坑边缘也会慢慢被磨平,否则地球在长达40多亿年的时间里,不可能只留下几百个陨石坑。

反观月球,由于缺少了大气层对月球的保护,即使是微小的陨石也会直接砸向月球,并在月球表面留下陨石坑,再加上月球也没有地球这么好的“自愈能力”,这些坑就被永久的保留了下来。
再有就是月球的地质活动没有地球活跃,这也是导致月球上陨石坑众多的关键因素。在地球内部,地质活动较为活跃,如板块运动、火山喷发、地震等,那些古老的陨石坑在长久的岁月中,就会被山脉隆起、地壳变动等地质过程逐渐抹去痕迹。

举个例子,比如在喜马拉雅山地区,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持续挤压,使得地壳物质不断堆积隆起,在这个过程中,原先存在的陨石坑就会被挤压、变形,甚至完全消失。或者在板块张裂的地方,地壳出现裂缝和断层,岩浆就会从地幔往上涌,把这些裂缝填上,在这个过程中,也会破坏原先存在的陨石坑。
另外月球的核心早在几十亿年前就已经慢慢冷却,内部已经基本固化,地质活动也早已经停止了,所以对月球来说,陨石坑一旦形成,就会在月球这样相对稳定的环境中长久的保存下来,就连40亿年前的撞击痕迹,到现在仍清晰可见,这些陨石坑从某种意义上也见证了月球的历史。

有趣的是,月球背面陨石坑比正面更密集,因为正面的地壳较薄,远古熔岩流覆盖了撞击痕迹,形成暗色月海,而背面地壳厚达150公里,陨石坑得以完整保存,假如没有这种地质差异,月球的“麻子脸”或许会更均匀。
简而言之,地球上的陨石坑并非天生就这么少,而是在长久的岁月中,地质活动将陨石坑抬升、粉碎,同时火山喷发和沉积作用填平了那些凹坑。月球也并非是在保护地球,更多的是因为自我防御机制与自我恢复能力,而月球没有这样的能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