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公长子:曾是北大高材生,25岁高位截瘫,余生将一件事做到极致

探索智慧者 2024-04-24 19:50:47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1971年,邓公致信中央,希望把高位截瘫的长子邓朴方接到江西照顾。

从北大高材生到终身残疾,邓朴方失去了当科学家的梦想后,余生只专注做一件事。

那邓朴方到底经历了什么?

他又是如何走出创痛的?

这一切都还要从邓朴方的出生开始讲起。

在战争年代降生

邓朴方出生于1944年,是邓小平与卓琳的长子。

虽然1945年日军战败投降,但胜利前的这一年,日寇还在做困兽之斗。

因此,这一年也是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一年。

我军的将领刘伯承元帅与邓公率领129师,来到了山西左权县内。

见这里四周环山,地势险要,乃易守难攻之地。

因此刘邓大军选择在此驻扎,并在这里设置了我党的根据地。

这里也是邓朴方出生,与他婴孩时期成长的地方。

也许是战事吃紧,邓公一心扑在前线,邓朴方一直到两岁都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

这一时期,邓公夫妇和周围的人都叫他:胖胖。

1945年,邓刘率领着129师驻扎在了河北的涉县,邓刘两家人在一个院子里住。

一天,邓公的妻子卓林终于意识到孩子已经两岁了,不能再叫乳名了,是时候给他取一个正式的名字了。

邓公听到妻子的建议,想想也是这个理,于是说道:“娃娃生在太行,要不就叫邓太行吧!”

话音刚落,一旁工作的刘伯承元帅便朗声笑了起来。

邓公一愣,反应过来后也笑了,一拍脑门道:“刘师长的儿子就叫太行啊,我们就不能再叫这个名字了。”

随后,邓公开玩笑地说道:“既然师长把我娃的名字用了,就重新帮‘胖胖’取个名字吧。”

刘伯承元帅听后,玩笑道:“按照分工,这应该是政委的事情啊!”

邓公接过话头,坚持道:“人人都说,刘邓不分家嘛,师长还是给娃取一个名字吧。”

说罢,刘伯承元帅也没有再开玩笑,而是认真地在纸上写下“朴实方正”四个大字,然后在其中圈了两个字,就是朴和方。

刘伯承元帅看着邓公身边的“胖胖”,解释道:“孩子长得方正,不如就叫邓朴方,政委觉得如何?”

邓公和卓林听到这个名字,都连连称好,自此胖胖有了正式的名字,就是邓朴方。

随着抗战结束,解放战争开始,幼小的邓朴方也就跟着父母一起征战,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们一家才搬到了北京,有了固定住所。

在这之后,邓朴方也长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在学校里他和其他学生一样,穿着打满补丁的旧衣服。

要不是因为他品学兼优,没有人会觉得他有何不同。

邓朴方在整个学生时代都非常优秀。

在1962年考大学时,他以均分90的优异成绩考入了每个学生都梦想的学府,北京大学。

当时世界局势风云变幻,美苏正处于冷战期,邓朴方认为一个国家想要强大,必须发展军事力量,因此上大学时,邓朴方选择了核物理专业,励志想要当一名科学家。

上了大学后,邓朴方十分刻苦,非常期待在毕业后为祖国的核物理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不过,一切都因为一场意外而改变了。

人生的变数

邓朴方大四这年,邓公被调去了江西工作。

而他自己的人生则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故。

他在这年五月,从宿舍三楼坠落,不幸落得终身残疾。

万幸的是,在坠落的过程中,邓朴方的身体被一根细铁丝拦了一下,他的身体也发生了反转,嘭的一声,背部先着了地,保住了一条命。

但被送到301医院的时候,邓朴方的胸以下已经不能动弹,经过检查发现他的脊椎和腰椎均有骨折。

随后,邓朴方被送回了北大的医护室,这时的他突然惊醒,余生很有可能都会在轮椅上度过,沮丧不已。

在这个最为艰难的时刻,有一位热心的工宣队的成员王凤梧注意到了邓朴方的情绪低落,就经常守护在邓朴方的身边,四处奔走为他寻找可以继续治疗的医院。

不久后,这件事情也惊动了中央,在周总理的关心下,邓朴方被送到了清河救济院。

这里的病友大多都是残疾人士。

也正是有了这些病友的开导与关爱,邓朴方在人生的至暗时刻感到了世间的温柔,也重获了生活的勇气。

1971年,邓公向中央申请,把他接到了江西照顾。

一家人得以团聚,邓朴方的心情也更加明朗了些。

但在1973年,邓朴方的病情突然又加重,又被送到了301医院进行治疗。

去了医院才知道,他的病情比想象的要严重,他的胸部以及腰椎已经骨折,胸骨中一段的脊髓也已经纤维化。

经过很长时间的治疗,他的病情才有所好转,直到1977年才终于出院。

但是没想到的是,1979年,邓朴方发现自己的腰部隆起一个大包,去医院一查才发现是腰椎又一次骨折,而且情况十分危险。

因为骨折的地方靠近动脉,折断的骨头随时会插入动脉,造成内出血。

但当时在国内的医疗水平,还没有能力应对如此棘手的情况。

因此,只能给他进行一些保守治疗。

幸运的是,在1980年,一位名叫马科斯的医学博士来到了我国,这位医学博士是一名世界级的骨科医生,对邓朴方的情况提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这一消息点燃了邓公一家的希望。

不过在这同时,也有了一个新的难题,需要50万美金高昂的手术费用。

对于邓家人来说,几乎是个天文数字,不可能拿得出来。

好在,命运对他伸出了眷顾之手,加拿大医生阿姆斯特朗主动伸出了援手,让邓朴方前去加拿大治疗。

也就是这一段特别的经历,让邓朴方心中燃起了不一样的愿望。

坚定专注一件事

邓朴方在国外并未做完整的康复治疗,不过好在他的情况已经基本好转。

回国后他发出很深的感慨,对于残疾人,除了治疗与手术,在手术后的关怀与康复同样也十分重要。

或许正是因为自己曾经淋过雨,出于善意他想要为同样遭遇的人打一把伞。

于是,在这之后邓朴方专注于一件事情,就是服务残疾人。

邓朴方回国后发现,国内在残疾人康复这一块几乎都空白,也许有的人做完手术,只要有合适的康复训练,他还可以再站起来。

而且,在残疾人的生活中,他所要承担的并不只是身体的残缺,还有来自社会上的歧视。

想到这些,邓朴方更加坚定了要改变这一切的决心。

他找到了我国的卫生部和民政部提出了这一建议,得到了这两个部门的大力支持。

随后,他又找到了王树生大将的儿子王鲁光一起推动此事,他与邓朴方一样也是一位残障人士。

1983年,在邓朴方和王鲁光的积极推动下,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筹建工作拉开了帷幕。

无数的残障人士为这一消息激动不已。

邓朴方最初的想法,只是想要为残疾人提供一些国际上先进的康复服务。

但在之后的工作中,他发现残疾人除了需要生理上的恢复或是适应,更重要的还是要感受到各界的关怀。

于是之后,邓朴方又开始建立起了残疾人的基金会,也让更多的残疾人感受到世界的温暖。

除此之外,在关爱残疾人的这一项事业上,邓朴方并没有停止,他积极联络各国专家,推动残疾人的保障工作。

在他的努力下,中国成立了残疾人联合会,邓朴方也被大家推选为了主席。

在这之后,邓朴方因为身上背负的责任,也更加尽心尽力。

在他的帮助下,无数的白内障患者与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的患者得到了救治。

很多残疾人的机构也应运而生,比如治理残疾人的工疗站,社区康复站等等。

2002年,在轮椅上的邓朴方,深入广东等地,调研该地的残疾人生活状况,在行至汕头之时,为一件事罕见动怒。

在汕头的座谈会上,一位叫高光汉的残疾人反映情况,说汕头市为了维护城市的形象,将三轮车运营的生意全部取缔了。

而当时有一部分残疾人正是靠这项工作糊口。

邓朴方得知以后,脸色一变,找到了当地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说道:“你们这样的行为很不负责,六部委是有文件的,允许残疾人搞运营,你们怎么可以一刀切呢?关键是残疾人生活本就困难,我们做什么决定也要考虑到这一部分人。”

邓朴方这一恳切的言辞说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之后,在2008年,残奥会在北京召开,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也证明他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同年11月,邓朴方卸任中国残联的主席,由张海迪接棒这一位置继续为残疾人的事业而努力。

邓朴方曾说过,在他的眼中残疾人根本不是什么需要怜悯的对象,他们是一群有着无限潜力与才华的人民。

正如他所说,他自己也无疑是一名勇士,尽管身体受到过伤害,可他的精神却是无比的坚韧!

看到这里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资料:

李静 《邓朴方:人道主义践行者》 中国社会保障

余玮 《邓朴方:为中国残疾人的世界撑起一片天》 福建党史月刊

国英男 《邓朴方与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 体育文化导刊

0 阅读:1

探索智慧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