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出东山:慢工出细活,匠心铸传奇

玉出东山 2024-12-07 10:36:33

玉出东山:慢工出细活,匠心铸传奇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和田玉以其温润细腻、洁白无瑕的品质,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而在新疆和田地区的于田县,有一家名为玉出东山的公司,以一种独特的 “慢” 节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故事的开篇,要从玉出东山公司的创始人张建国先生说起。1969 年出生的张建国,在 1997 年,也就是他 28 岁的时候,毅然踏上了昆仑山的寻玉之旅。那时的他,本有着一份在建筑领域做得风生水起的事业,做建筑预算的他,按理说在经济效益上会有不错的收获。然而,对和田玉的热爱,让他放下了舒适的生活,转身投入到充满艰辛与未知的挖矿事业中。

昆仑山,那是一片神秘而又充满挑战的土地。海拔将近 5000 米的矿山,悬崖峭壁林立,一失足便可能万劫不复。但张建国毫不畏惧,他可以花几天的时间在这样险峻的环境中转山,只为寻找那珍贵的矿脉。挖矿的过程更是艰苦卓绝,完全靠人工走上去,再用双手把矿石背下来。一去就是几个月,在如此高海拔的环境下,靠着兴趣和顽强的意志力,他坚持了下来。

这十年,是玉出东山公司的刀耕火种时代。在那个年代,和田玉并没有如今这般昂贵的价格,张建国的采挖纯粹是出于对和田玉的喜爱。这十年间,投入与产出严重不成正比,很多时候甚至是赔钱的。但他却坚持不卖原料,他觉得这些是兄弟们用命换来的,不能就这么便宜地卖掉。谁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曾经 200 块一公斤的 95 于田料,如今已经涨到了 50 万一公斤。这巨大的价格反差,见证了张建国的坚持是多么的有价值。

第一个十年的慢,是一种坚持,是对和田玉的执着热爱。这种慢,没有急功近利,没有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而是着眼于未来,坚信自己的选择。正是这种慢,为玉出东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 2007 年,东山矿业正式成立。成立矿业公司的背后,是一个重大的决心——修路。上山的路太远、太艰苦,开采效率极低。张建国深知,要想提高效率,必须修一条路通往矿区。在平地上盖房子、修路与在海拔如此高的深山修路完全是两码事。然而,他们没有退缩,毅然决定挑战这个艰巨的任务。

这一修,就是十几年。修路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和不确定性。在高海拔的深山里,施工难度极大,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复杂的地质条件以及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因为他们知道,这条路是通往未来的希望之路。

第二个十年的慢,是一种隐忍。他们默默地承受着修路带来的巨大压力和风险,只为了未来能够提高开采效率。这种慢,是一种对未来的坚定信念,是一种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

路修通后,玉出东山并没有急于大规模开采,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工厂的建设。在于田县这样偏远的地方,要找到好的技术人才谈何容易?懂设计、懂工艺且能把工作做好的人才更是稀缺。但玉出东山没有放弃,他们决定从老家挑选知根知底的年轻人,派他们到苏州、上海、北京、扬州等地的大师工作室学习。这一学,就是三年。

三年的时间,学员们在大师工作室里刻苦学习,汲取着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工艺技术。他们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只为了将来能够为玉出东山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三年后,这些学员们学成归来,玉出东山组建了自己的加工厂。

第三个慢,是对品质的追求。他们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人才,只为了能够做出高品质的和田玉产品。这种慢,是一种对工匠精神的坚守,是一种对完美的不懈追求。

玉出东山的 “慢”,并不是真正的慢,而是一种厚积薄发的力量。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企业都在追求快速的发展和高额的利润,而玉出东山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他们用坚持、隐忍和对未来的远见,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慢公司。

这种慢,让他们在寻玉、修路、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自己。他们不急于求成,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自己的发展道路上。他们相信,只有经过时间的沉淀和磨砺,才能打造出真正的精品。

如今,玉出东山的和田玉产品以其精湛的工艺、高品质的材料和独特的设计,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他们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备受青睐,还远销海外,成为了中国和田玉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回顾玉出东山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有梦想、有信念、有担当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一个关于坚持、隐忍和追求卓越的故事。他们的 “慢”,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在未来的日子里,玉出东山将继续以这种 “慢” 节奏,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他们将继续坚守自己的信念,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更好的和田玉产品,让中国的和田玉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1 阅读:2
玉出东山

玉出东山

和田市玉出东山珠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