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古龙标黔阳古城漫游

圣恒说旅游 2023-12-25 19:06:03

知道龙标这个地方,是因为“龙标过五溪”这句话,出自唐朝大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整全诗内容为: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原来一直以为龙标是贵州的地儿,直到最近开始攻略湖南旅行才知道古龙标就是现在的黔阳古城,在唐代时被称为龙标县,后在宋朝时改为黔阳县。

黔阳古城现在湖南怀化洪江市,洪江市政府所在地也叫黔城,黔阳古城就在这里。

黔阳古城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核心景区占地面积约为0.85平方公里。拥有芙蓉楼、万寿宫、钟鼓楼、宝山书院等1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先来一碗魔芋,边吃边逛。

大春卷是这里的绝对特色

黔阳古城的街巷布局很有意思,几乎所有路口都是丁字口,据说全城只有一个十字街,有“十二街口十一丁字”之称。而且沿着最主要的南正街、北正街,两边街道巷子就如鱼骨一样排列。这也是有来由的。黔阳古城因兵而起,因商而兴,丁字巷布局就是为了防止外部入侵。这样敌人入城,车马、兵力皆无法直通,易于阻截,既可迷惑外敌,又使其不易逃脱,可谓一举两得。

再加几个春卷

中国洪江(原黔阳县),具有 7400 年人文历史。境内拥有安江高庙文化、托口古商城、户外基地雪峰山等旅游名胜,以及一座有2200年历史且保存完好的龙标古城-黔城,中原文化、苗蛮文化、荆楚文化、百越文化等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

古城不大,但也不小,如果逛遍,也是需要半天时间吧!

五十年前的印记

王有为故居是黔阳古城保存较好的三处明代建筑之一,小巷砖墙上刻有“明万历四十建”的小字,证明该建筑确实建于明代。

王家大屋是目前湖南发现的较少的抬梁式四合院居民,院内有两进木结构堂房、厢房、天井。木结构部件为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

堂前有清莲

王有为,明嘉靖年间著名的官员、名师,张居正同学也,位至知府,又弃官回乡归隐山林,教书育人,冰壶秋月。

再来一块糯米糕

西正街传统小吃

老街.老人

侗族的傩面具

由于功能不同,每一座建筑都有不同风格,它们有的飞檐卷棚,有的雕梁画栋,有的精致秀丽。

城西红砂石拱门--中正门,是黔阳古城的西门,古城五座城门唯此门幸存至今。这西门原名安远门,谈不上雄伟壮观,小家碧玉的。

不过这门很有特点。一是位于沅江舞水交汇之处,登斯楼也,眺远山观近水,再想到千年前王昌龄的雨天吟诗送客,会让你情不自禁地发诗兴生感慨。二是门楼砖墙赤红,而非一般城墙的灰褐,拱洞上巨木廊柱支撑着飞檐翘角的两层门楼。

该门现名“中正”——莫非是“*中正”?一点不错,城楼中悬挂蒋所题“高瞻远瞩”的匾额。

这有一段故事。抗战时期,中央警官学校在黔阳举办第二期特种警察培训班,师生见此城门颓圮不堪,遂筹资修复,戴笠为其改名为“中正门”。

城楼看景

黔阳县虽是一个侗苗瑶族为主的湘西边陲之地,却北接怀化、芷江,西通贵州、南临广西,算是一个交通要冲;古城北、西、南三面环水,东面则是海拔1934米的雪峰山,天然是一个相对安全而又便利的地方。在抗日局势日益吃紧的态势下,戴笠选择黔阳作为他最重要的人才培训基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日本人真正承认在中国战场完败的是“湘西会战”,又称“雪峰山会战”,那是抗战中中日军队的最后一次会战。在王耀武将军的指挥下,湘西会战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歼敌3万余。从此日本军队再也没能往前推进一步,黔阳也就幸免于日寇铁蹄的蹂躏。

来到芙蓉楼,黔阳古城第一打卡点。

芙蓉楼坐落于沅、潕水汇流之处的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即古唐龙标、巫州治、黔阳古城所在地),有“楚南上游第一胜迹”之誉,是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之处,也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宴宾送客之地。

垂柳依依,故人已去。

楚南第一楼

芙蓉楼下,抬眼望

龙标胜迹门

芙蓉楼园区内

芙蓉楼一色青瓦屋面,屋顶泥塑丰姿多彩,地方风味浓郁,它虽无皇家园林之气势,苏州园林之精致,却也飞檐卷垛,储蓄淡雅,清秀宜人。

唐代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听闻王昌龄被贬谪后,李白曾写下脍炙人口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其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更是表达了对好友的牵挂。任龙标县尉期间,王昌龄笔下的《送柴侍御》,成为送别诗中的经典佳作,至今仍被广为传诵。

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岗,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三角亭

耸翠楼,当年王昌龄宴会吟诗送别之所。

王昌龄的另一首《芙蓉楼送辛渐》,就更加闻名于世,特别是诗中最后一句,更是成为千古名句。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

也正是这首有名的送别诗,让曾经那座不起眼的芙蓉楼名声远扬,从此芙蓉楼与王昌龄结下了不解之缘。

但芙蓉楼不止只有一座,而是有两座,一座是在江苏镇江,另一座是在湖南洪江,这两座芙蓉楼都与王昌龄有关系。但有人会有疑问,两座芙蓉楼,那哪座芙蓉楼才是诗人王昌龄笔下的那座芙蓉楼呢?

其实江苏镇江的芙蓉楼,才是王昌龄笔下的那座芙蓉楼。就是在唐天宝元年,42岁的王昌龄被贬江宁,初为江宁(今南京市)丞,因他看不惯官场的各种阿谀奉承,每每讥讽朝廷,使得当政者不快,同僚们忌恨,当被贬时,他每日意志消沉,仕途曲折。

当有一天,他的好友辛渐,特意从京城赶来看望他,几天后,辛渐要经润州(即现在的镇江),渡过长江回洛阳。王昌龄为送别好友,从江宁陪同辛渐,来到润州月华山上的芙蓉楼,置酒送别,依依惜别之情,化作一首诗《芙蓉楼送辛渐》,送别好友。

由于他那独立的个性,执拗的脾气,在51岁时又被贬到了龙标,在龙标建芙蓉楼。

芙蓉楼因王昌龄而名扬天下,而王昌龄这个名字因芙蓉楼而被存留。

玉壶亭

因他诗中的那句千古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壶”,使这两个地方的芙蓉楼都被人们熟知,这也是我们对诗人的一种怀念吧!

沅水东流,流不去历史的记忆。

沅江

一个人去剧场小座,休息休息,看了一会纪录宣传片,才知道洪江这里竟然是中国杂交水稻的发源地。

“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是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初心,他坚信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

1953年的夏天,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被分配到偏僻的洪江市(原黔阳县)安江农校任教,开始了他长达37年在安江农校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时光,也才有了后来中国杂交水稻波澜壮阔的成长之路。

向袁老致敬!您是我们最敬佩的人!

来这里旅行,一定要走进黔阳古城,触摸被明月照耀过的时光,领略古老与现代交融而成的新风情。

古城这个季节基本没有几个游人,都是当地人在慢悠悠的过日子。古城居民都在门口晒太阳闲聊,岁月在黔阳,仿佛如同静止了一般...

眼前这座占地不小的建筑就是著名的黔阳文庙。

黔阳文庙,又称学宫,始建于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

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军统特训班就设于此地,现在只剩下围墙、泮池和状元桥。什么时候被破坏的,相信您马上可以猜到。

路遇旅拍汉服女子

戴笠选作培训班的驻扎地之一和临时公馆的地点,是古城腹地的一座节孝祠,这是清雍正年间的建筑。站在节孝祠门前,那门框和墙面上挂着的密集标牌,让你仿佛穿越到了80多年前。

这个新华书店同时也是易烊千玺粉丝后援会,好奇心让我验证了一下,原来,这个小哥的家就是在这里。

黔阳古城共有九街十八巷,从南至北呈鱼骨状,是如今湘西保存最完好、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

咖啡馆

作为主干道的南正街,全长156米,整街以青石板铺就,走在其中,仿佛梦回古代。

南正街上有过街券门两座

天冷,小巷子里围炉烤火的居民。

古城墙上的缺口,成为出来的小路。

龙王庙

沿沅江步行,青山一道同云雨。

闲聊的居民

外面墙皮脱落,露出当年的红色标语。

尝尝黔阳古城的特色绿豆面

重新转回古城,在小巷子里穿行。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墙壁上的两行诗句,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王昌龄在此写下的千古名句,也道出了王昌龄与这座城的故事。

黔城钟鼓楼在黔阳县黔城镇城东普明寺前。后来寺毁而钟鼓楼存。

据说是当年王昌龄手植的古树

公元748年,王昌龄又一次被贬。这一次,他出任龙标尉。

龙标尉是一个怎样的官职呢?

简单来讲,龙标尉就是龙标这个地方的县尉。龙标尉主要负责的工作,我们可以从《唐六典》中查阅得到。

据《唐六典》记载,县尉负责“亲理庶务,分判众曹,割断追催,收率课调”。意思是亲自打理政务,同时掌管其他小部门的事务,还要负责调解百姓之间的纠纷。如果有案件发生,要负责调查。另外,还要负责收税。用现在的标准来看,这份工作相当于一个人履行了公安局、城市管理局、税务局等部门的职能。

王昌龄来到龙标的时间是748 年,离开龙标的时间大概是 756 年。他的命运无法由自己左右,而是掌握在执政者的手中。对于自己的政治命运,王昌龄无能为力,唯有坚强、乐观地活着。

岁月不弃,一声叹息,唯有佛号不令间断!

对面山顶的赤峰塔,与古城隔沅江相望。

沅江边,洗衣老妇,水底若隐若现的巨大沉木。

青衫烟雨客,似是故人来!

世界看湖南丨走进千古名城.邂逅诗画黔阳

个人感悟:黔阳古城是一个活着的古城,而且是鲜灵灵的活着,这里是真真的一片人间烟火气,还没有被商业化熏蒸烂。

这里的物价便宜的出乎意料,吃食的价格都是个位数。

这里的人纯朴好客,每次买了小吃,都热情的让进屋围着火炉烤火吃。

只要你跟当地人搭讪,当地人都会好奇的问客从何处来,啊,东北,那么远,你们哪里下雪了吧………

0 阅读:0

圣恒说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