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子诈捐风波真相!聊聊如何规避这样的争议

老梁不郁闷 2023-08-10 20:42:28

知名男演员“嘎子”谢孟伟被指责诈捐作秀,他发布视频为自己正名,怎么看待此类事件中产生的质疑,如何避免做好事还被拿枪指着的情况?

大家好,我是关注新闻和法律的老梁。

我觉得这个事儿也算是比较典型,嘎子谢孟伟大家应该都不陌生,那么最近因为河北遭遇水灾,他也是发布视频表态对自己的家乡进行支援,视频中显示车辆挂着“嘎子哥谢孟伟驰援家乡”横幅,卸下了一些物资。

但是不知道是从哪开始的,有网友称其物资车在当地转了三天,根本没卸货,质疑其诈捐。说什么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嘎子驰援家乡三过家门而不卸。

后续嘎子是晒出了一些村委会开局的接收证明,也有媒体联系到了他的家乡河北保定雄县龙湾镇,该镇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证实接收到了他援助的物资。

那么有很多网友就在讨论这个事儿,有的朋友问我怎么捐赠才能避免这种情况,那我分享一点个人看法供参考。

首先援助行为是值得肯定的,目前看他没有诈捐行为,网上的指责应该说是一场不白之冤。但我想说明一下,他这个行为从我们社会通俗表述上可以称为捐赠,但其实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公益捐赠。

根据公益事业捐赠法,公益捐赠的对象应该是依法成立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

当然谢先生的行为也很值得赞许,但法律角度看我个人倾向认为是一种民事层面的无偿赠与行为。

那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区别意义不大,但这就说到为什么法律要限定这些团体和单位才能接受捐赠,首先当然是此类机构更专业,运营成本更低,这个我以前了解过一些,你如果是零散募集物资,你的募集、存储、运输成本可能会非常高,有的比你物资成本还高,还不如在当地买。

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机构是要在公益慈善法规的要求下注册和运转的,其从一开始就要得到主管部门的监管,比如说对相关信息的及时公示公开等。

这样此类机构就得到了一定政策法律层面的信用背书,也是保障相应的公益活动在法律轨道上开展。当然是不是说正规的机构就一定没问题,这种包票我也打不了,但是你如果不是正规机构,那么你的行为就没有这方面的政策法律背书。

我看有的网友也在讨论,我捐600块钱,我发朋友圈晒出也被质疑了,这个应该说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普通公民的捐赠赠予行为都是自愿的。

但是谢先生这个相对特殊一点在于,他是典型的公众人物,他本身的账号和流量跟他的商业活动有一定的关联,实际上也有网红利用公益赚取流量的情况,那他之前因为直播卖货也有过一些争议。

现在他把自己的赠予行为录制视频发布到网络上,又没有通过法定的机构,而是直接对接到村委会,这个情况确实可能引发质疑。

甚至由于他作为公众人物,本身他就要承担更多的解释说明的义务,并且对公众的质疑有一定的容忍义务。

当然这个容忍义务仅限于基于事实的讨论和批评,不包括无端指责和谣言,像什么三天不卸货这种言论,民事层面涉嫌侵犯名誉权,刑事层面涉嫌侮辱诽谤罪,这已经可以归为网络暴力层面的,谢先生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所以就我个人观点,首先我建议此类公益捐赠最好是通过合法注册的组织进行,如果说你不知道该找什么组织,可以联系你要捐赠地方的民政部门,看看能不能对接到正规的捐赠渠道。如果通过非正规渠道,有时候还可能发生纠纷乃至被骗的情况。

其次这种晒捐赠的做法,我个人会建议公众人物谨慎从事,如果晒的话最好从一开始就把相应的捐赠记录和收据同步发出,有可能的话考虑通过公证机构来增加自身的公信力,尽量跟商业活动做一定的区隔。

同时网友们对于这种事情的讨论也应该更多一些理性和慎重,如果随随便便去批评质疑,特别是对没有根据的一些说法轻易采信传播,你自身有法律风险的同时也可能伤害了做好事人的积极性,好人还是不应该被枪指着的。

以上就是我对嘎子被指诈捐事件的一个分享,个人浅见难免疏漏,也欢迎有不同意见的小伙儿伴在评论区给我留言。

您可以关注我的账号“老梁不郁闷”,我会继续分享更多关于新闻和法律的观点,谢谢大家。

0 阅读:22

评论列表

用户17xxx73

用户17xxx73

2023-08-11 06:52

你这意思就是说嘎子的捐助行为不合法,因为他没说捐给专业的机构,类似于红十字的!

老梁不郁闷

老梁不郁闷

关注新闻和法律的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