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前夕,64岁的费翔在宣传电影《封神第二部》时哽咽:“今年是第一年,我家里没人了。”这句话瞬间戳中无数人泪点。母亲毕丽娜于2024年5月离世后,他失去了最后一位至亲。
曾经每年除夕,他都会回到上海家中陪母亲看春晚、吃饺子,如今上海的房子里只剩回忆。网友评论中,“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被反复提及,道尽了中年后面对生命更迭的苍凉。
费翔的人生轨迹,恰是这一命题的缩影。他年轻时因春晚爆红,却选择不婚不育,将情感寄托于事业与母亲。母亲晚年神智衰退后,他仍坚持陪伴,即使无法交流,仍以“她能快乐就好”自我宽慰。
而当母亲离世,曾经热闹的“家”彻底成为空壳,他不得不在春节与剧组共度,用忙碌掩盖孤独。费翔并非排斥婚姻,他曾坦言“婚姻需要缘分和时机”。
然而,当事业、际遇与个人选择交织,他最终成为“无家无嗣”的独行者。这种选择在年轻时意味着自由——他旅居伦敦,低调生活,甚至在地铁上无人认出;但步入老年后,孤独感如影随形。
他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不婚不育者在晚年可能面临情感支持的真空。当父母离世、朋友各有家庭,社会关系的纽带变得脆弱,节日更成为放大孤独的棱镜。
但费翔的清醒更令人动容:“每一种选择都有遗憾,做了选择就要承担后果。” 他承认孤独,却未沉溺于自怜。在《封神》剧组,他与年轻演员如于适、娜然建立家人般的羁绊,甚至因“封神家族”的温暖而庆幸。
这或许为不婚不育者提供了一种启示:血缘并非情感的唯一归宿,社会关系的重构同样能抵御孤独。费翔的母亲晚年逐渐失去记忆,甚至认不出饰演纣王的儿子。这种无力感,是所有子女终将面对的困境。
他曾说:“多么希望曾经那个坚强的母亲还在,但她现在就像飘在自己的云朵上。” 父母的老去,是对子女情感韧性的终极考验。而当父母离去后,孤独不仅是物理上的“无人陪伴”,更是精神上“无人见证”的虚无——再无人记得你的童年趣事,再无人牵挂你的冷暖安危。
费翔的选择与境遇,映射出现代社会日益普遍的生存状态。数据显示,中国独居人口已超1.25亿,不婚不育者比例逐年上升。他的故事并非劝诫人们必须结婚生子,而是提醒:任何选择都需直面其代价,并为情感需求寻找新的支点。
生命的答案不在终点,而在于过程,其实结不结婚都会后悔,巷子里的猫很自由,却没有归宿,围墙里的狗,有归宿却终身低头,人生是道选择题,怎么选都有遗憾。
费翔的哽咽,撕开了现代社会关于“成功人生”的华丽包装。无论选择婚姻还是独身,富贵或平凡,每个人终将面对“归途”的荒凉。但正如他在母亲离世后依然能说“为她的一生骄傲”,生命的价值或许不在于是否规避了孤独,。
而在于我们是否在有限的时间里,真诚地爱过、活过、承担过。当繁华落尽,或许唯有这份坦然,能让“归途”少几分萧瑟,多几分从容。
真的理解费翔老师那句话:我家没人了。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我明年整整40岁了,真的感触特别深,一定要对自己父母好,有空多陪陪家人吧,不要有任何遗憾。因为下辈子可能真的不会遇见了。
祝大家新年快乐,阖家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