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从历史沿革角度来说,解放军的前身包括红军(以及后来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东北抗联等武装。而授衔的时候,高层首长也考虑到各部队的代表问题——比如当时陈毅元帅其实已经在地方上工作,但是考虑到需要有新四军方面的代表授元帅军衔,所以陈毅破例被授予元帅军衔。
当然,在东北抗联的队伍里,也有幸存的将领被授予相对的军衔。而东北抗联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杨靖宇将军的第1路军,但是,这支部队却没有人在1955年的时候获得开国将校的军衔,这其中原因何在?
1、抗联第一路军的来历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没多久,东北地区就自发出现了大量的抗日武装。一般来说,这些武装主要有三个来源。
第一,是部分爱国的东北军将士,这部分将士不愿意服从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指令,于是选择抗击日寇;
第二,是民团。部分士绅力量不愿意做亡国奴,于是组织民团抗击日寇;
第三,绿林武装。很多土匪武装虽然平日打家劫舍,但是在面对外敌入侵的时候,也还是组织起武装和日寇拼杀。
不过,这些武装各自为战,影响了战斗力。
而我党也在这个背景下,发表对日宣战的宣言,同时派遣杨靖宇等将领前往东北,负责整合这些抗日武装,东北抗日联军大体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1936年的时候,当时经过抗联领导们的研究和决议,决定把东北抗联的第一军和第二军合并,组成东北抗联的第一路军。其中,杨靖宇是这支部队的负责人。这就是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的来历。
2、第一路军将领情况
从1936年开始,抗联第一路军开始了和日寇、伪军的艰苦战斗。不过因为东北条件恶劣,加上日本驻扎在东北的军队算是陆军的王牌关东军,所以抗联在战斗中遭遇了很大的损失。在之后的很多年时间里,抗联第一路军的遭遇,大约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杀身成仁。比如杨靖宇将军、王德泰(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将军。这些抗联将领在和日寇的交战中牺牲。甚至杨靖宇将军牺牲的时候,身边已经没有战士了,部队也被打散。第一路军不少高级将领其实都牺牲了。这也是1955年,没有人适合作为第一路军代表被授予开国将校的原因之一。
第二种,投敌叛变。其实客观来说,东北抗联当时遭遇的局面让很多人感到绝望——因为一方面是抗日武装在东北的衰弱——没有根据地,没有太好的武器,甚至经常饥寒交迫,而日本关东军不论是单兵素质、后勤保障还是武器装备,都远超东北抗联。这导致部分意志力软弱的人看不到胜利的希望。比如杨靖宇旗下有个师长叫程斌的,在1938年的时候,就率领自己部队组团投降日本人。程斌的部队被改组成伪满军,而后追杀杨靖宇的部队,给杨靖宇的部队造成极大的损失。而这部分人在1949年以后,差不多都遭到了清算。而这部分叛徒,在当时第一路军里的占比其实不低。
最后一种,1941年的时候,抗联第一路军因为减员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只能合并到第二路军那边,之后改组成抗联1支队。这种部队的首长就是大名鼎鼎的金成柱(这个名字,懂的都懂)。后来日本投降以后,这部分部队跟着苏联军队、金成柱去了CX,当然不会介入1955年的授衔。
3、结语
因此综合上文不难看出,抗联第一路军几乎没有什么人适合在1955年成为开国将校。而这背后的原因,主要还是太悲壮了——毕竟,牺牲的将领,占据主流。